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403 views22 pages

Jchi Wyex TB 2014 f1 (Ans)

Uploaded by

karyng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403 views22 pages

Jchi Wyex TB 2014 f1 (Ans)

Uploaded by

karyng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DOC,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22

選篇一

曾子殺豬 《韓非子》

試根據篇章,邊推想邊理解內容。

曾子 之妻之市 (1.曾子 的妻子打算去哪裏?) ,其子


隨之而泣(2.她的兒子有甚麼反應?) 。其母曰:「女(3.
「女」字是哪個字的通假字?) 還 (4.「還」字何解?) ,顧 (5.

「顧」字何解?) 反 (6.「反」字是哪個字的通假字) 為女殺彘

(7.「 彘」是指甚麼?)。(8.曾子的妻子許下了甚麼承諾?) 」妻適


(9.「適」字何解?) 市來,曾子 欲捕彘殺之。(10.曾子

打 算做 甚麼 事 ?)妻止之 (11.曾 子 的妻 子有 何反 應 ? ) 曰:
「特(12.「特」字何解?)與嬰兒(13. 指誰?)戲(14.「戲」字
何解?) 耳 (15.「耳」字表達了甚麼語氣?) 。 」曾子曰:「嬰
兒非(16.「非」字何解?)與戲也。嬰兒

邊推想邊理解

1
1. 去市場

2. 跟隨着她,哭着要去

3. 汝

4. 回去

5. 返回

6. 返

7. 豬

8. 從市場回來後替兒子殺豬

9. 往、到

10. 打算捉豬來殺

11. 曾子的妻子阻止他殺豬

12. 只是

13. 指小孩子

14. 開玩笑、鬧着玩

15. 輕視的語氣

16. 不能

非有知(17.「知」字何解?)也(18.「也」字表達了甚麼語氣?),

待(19.「待」字何解?)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2
(20.曾子認為嬰兒有甚麼特點?) 今子(21.「子」字何解?在句中

屬甚麼詞性?) 欺(22.「欺」字何解?)之,是教子(23.句中

的「子」字與「今子欺之」中的「子」字意思相同嗎?) 欺也。(24.曾

子對妻子的行為有何看法?)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25.曾子認為妻子的行為會造成甚麼後果?) ,非所以(26.「所

以」是甚麼意思?) 成教(27.「成教」是甚麼意思?)也。」遂

(28.「遂」字何解?) 烹彘也。(29.曾子做了甚麼事?)

邊推想邊理解

17. 知識,這裏指判別是非的能力

18. 表達了判斷的語氣

19. 依靠

20. 曾子認為小孩子沒有判別是非的能力,須依靠父母的教導來學習

3
21. 你,指曾子的妻子,在句中屬代詞

22. 欺騙

23. 意思不同,句中的「子」是指兒子

24. 曾子認為妻子是在教兒子欺騙

25. 曾子認為妻子的行為會失去兒子的信任

26. 用來

27. 達成教育

28. 於是

29. 曾子把 豬殺掉烹煮了

4
延伸提問
試根據篇章,回答以下問題。
1. 試解釋以下句子中「之」字的意義,把答案填在橫線上。
(1) 曾子之妻之市。 往、到

(2) 其子隨之而泣。 代指曾子的妻子

(3) 曾子欲捕彘殺之。 代指豬

(4) 聽父母之教。 的

(5) 今子欺之。 代指兒子

2. 試以自己的文字寫出文中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1) 起因:曾子的妻子要到市場,兒子哭着要跟隨,她哄騙兒子說回

來殺豬給他吃。

(2) 經過:曾子的妻子從市場回來,阻止曾子殺豬。曾子教訓她不應欺

騙兒子,否則兒子會不信任母親。

(3) 結果:曾子把豬殺掉煮食。

3. 文中曾子與他的妻子對殺豬一事各持甚麼觀點?他們各自

5
的理據是甚麼?試根據故事內容,完成下表。
人物 觀點 理據

孩子年幼,沒有判別是非的能力,會
曾子 應該殺豬 模仿父母。父母欺騙孩子,孩子會不
信任父母,並學父母一樣欺騙人。

答應兒子時只是想哄騙兒子,不必當
曾子妻 不應該殺豬
真。

4. 本文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來推展故事情節?有何作用?試
略加說明。
本文運用了對話的方式來推展故事情節。這種表達方式能使故事更生

動有趣,人物的形象特點及性格特徵更鮮明,並通過人物的語言引導

讀者思考故事的寓意,含蓄地說明道理。

5. 試寫出本文的寓意。
本文借曾子殺豬的故事說明人要信守承諾的道理,父母應以身作則,

才能取得子女的信任,從小培養子女重視信諾的品德。

6. 除殺豬外,你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試略加說明。
除殺豬外,我認為曾子的妻子可向兒子認錯,坦承自己不應欺騙兒子 ,

6
並解釋一頭豬的價值很高,不可隨便殺掉,以尋求兒子的諒解。(學

生可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語譯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跟隨着她哭着要去。孩子的母親說:
「你先回去,我回來為你殺豬。」曾子的妻子去了市場後回家,曾子便準備
把豬抓來殺了。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
「我們是不能跟孩子開玩笑的。孩子沒有判別是非的能力,是要依靠父母
來學習 ,並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欺騙。母親欺騙
兒子,兒子會因此而不信任他的母親,這不是教導孩子的方法。」於是就
把豬殺掉煮食。

7
8
選篇二

二子學弈 《孟子》

試根據篇章,邊推想邊理解內容。

弈秋,通國(1.「通國」是甚麼意思?)之善(2.「善」字何
解?) 弈者也(3.「也」字表達了甚麼語氣?)。(4.弈秋是甚麼
人?) 使弈秋 誨 (5.「誨」字是甚麼意思?) 二人弈 (6.弈秋 有

何工作?)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 (7.「惟」字何解?)

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8.「之」指代誰?),一心
以為有鴻鵠 ( 9. 「 鴻 鵠 」 指 甚 麼 ? ) 將至 ( 10. 此 人 有 何 想
法?) ,思援 (11.「援」字何解?) 弓繳 (12.「弓繳」指甚

麼?) 而射之(13.他打算做甚麼?),雖與之(14.句中「之」
字與「思援弓繳而射之」的「之」字意思相同嗎?) 俱 (15.「俱」字何

解?) 學,弗若 (16.「若」字何解?) 之矣 (17.「矣」

邊推想邊理解

9
1. 全國

2. 擅長

3. 表達了判斷的語氣

4.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

5. 教導

6. 教導兩個弟子下棋

7. 只是

8. 指代弈秋

9. 指天鵝

10. 心裏想着有天鵝快要來到

11. 握持,拿

12. 指 弓箭

13. 他打算拿出弓箭射天鵝

14. 不同,句中「之」指弈秋,「思援弓繳而射之」的「之」指天鵝

15. 共同、一起

16. 比得上
字表達了甚麼語氣?) 。 (18.兩個弟子的學習效果有何分別?) 為
(19.「為」字何解?) 是其智弗若與? (20.作者提出了甚麼

疑問?) 曰 :「非然(21.「然」字是指甚麼?)也。」(22.作
者排除了甚麼因素?)

10
11
邊推想邊理解
17. 表達了肯定的語氣

18. 分心的弟子的成績比不上專心的弟子

19. 因為

20. 作者問這是否因為其中一個弟子的智力不如另一弟子

21. 這樣,指兩個弟子智力不同的情況

22. 作者排除了智力差異的因素

文言語譯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他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全神貫
注,只是聆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雖然也在聽,但心裏想着有鴻鵠快要飛
來了,盤算着拿出弓箭把牠射下來,他雖然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一起學習,
成績卻比不上他。這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及別人嗎?當然不是這樣的。

12
延伸提問
試根據篇章,回答以下問題。
1. 試解釋下列句子中粗體字的意思。
(1) 其一人專心致志。 其:其中

(2) 雖與之俱。 與:和、同

(3) 為是其智弗若與? 其:他

與:通「歟」,嗎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
惟弈秋之為聽。
只是聆聽弈秋的教導。

3. 弈秋兩個弟子的學習條件有何相同之處?
兩人均跟隨同一老師(弈秋)學習下棋,智力相若。

4. 弈秋兩個弟子的學習態度有何不同?試分別說明。
(1) 弟子一: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聽從老師的教導

(2) 弟子二: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沒有留心聽講

5. 作者如何刻劃兩個弟子學習時的不同表現?

13
作者用對比的方法,描畫了兩個弟子學棋時的不同表現,形象鮮明。

又透過心理描寫的方法,把其中一個弟子心不在焉的學習態度刻劃得

生動傳神。

6. 孟子以「二子學弈」的故事說明甚麼道理?
孟子通過敍述弈秋的兩個弟子求學的不同態度, 帶出學習態度可以決

定學習成效的道理,說明不管做甚麼事都不能三心二意,必須集中精

神、專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

7. 如果你鄰座的同學上課不專心,你會如何勸他?
我會採用「激將法」,先稱讚這位同學的資質比其他同學聰明,但不夠

專注的學習態度反令其學習成績及不上資質不如他的同學,從而激起

這位同學的自尊心,鼓勵他上課時態度更專注。(學生可自由作答,

言之成理即可。)

14
選篇三

七步詩 曹植

試根據篇章,邊推想邊理解內容。

煮豆持(1.「持」字何解?)作羹,(2.煮豆來做甚麼?)
漉菽(3.指甚麼?)以為汁。
萁在釜(4.指甚麼?)下然(5.「然」字何解?),(6. 用萁來
做甚麼?)
豆在釜中泣。 ( 7. 豆 子像 在做 甚麼 ? 這是 運用 了甚 麼 修 辭手
法?)
本是同根生,(8.哪兩種事物屬「同根生」?)
相煎何 (9.「何」字是甚麼意思?) 太急? (10.表達了甚麼語
氣?)

文言語譯
拿煮熟的豆子做成湯羹,把過濾煮過的豆來做豆汁。
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
我們本來是同根所生,你要煎熬我,又何須這樣急迫呢?

15
邊推想邊理解

1. 拿

2. 做湯

3. 被煮過的豆子

4. 鍋

5. 通「燃」,燃燒的意思

6. 用豆萁來做煮豆的燃料

7. 像在哭泣 ,運用了擬人法

8. 豆莖與豆 子 /哥哥與弟弟 本自同根而生

9. 何須、何必

10 感歎的語氣

16
延伸提問
試根據篇章,回答以下問題。

1. 試指出本詩的體裁。
本詩為五言古詩。

2. 本詩共有 6 句,假若分為三個層次,試指出各層次分別由
哪些詩句組成,並概括每層的大意。
層次 句子 層次大意

第一層 第 1 至 2 句 描寫煮豆的方法

第二層 第 3 至 4 句 描述焚燒豆萁來煮豆的情形

第三層 第 5 至 6 句 借豆萁相煎表達骨肉相殘的悲痛

3. 本詩以比喻來表達主旨,試聯繫本詩的寫作背景,寫出以
下事物分別比喻甚麼。
喻體 本體

豆 作者曹植

萁 哥哥曹丕

同根生 二人是兄弟

17
相煎 哥哥曹丕對弟弟的迫害

4. 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抒發了作者受同胞兄長苦苦相逼的傷痛和激憤之情。

5. 你會用甚麼事物來比喻兄弟姊妹和睦相處的情況呢?為甚
麼?
我會用同氣連枝來比喻兄弟姊妹和睦相處的情況。同氣連枝指同出一

本而相連的樹枝氣質相同或相近,可比喻同胞兄弟有共同的血緣關係,

樹幹枝繁葉茂,比喻兄弟間各自發展,和睦相處,共同維繫家族的繁

衍綿延。(學生可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18
選篇四

送友人 李白

試根據篇章,邊推想邊理解內容。

青山橫(1.「橫」字何解?)北郭(2.「郭」指甚麼?),
白水繞東城。(3.東城環境如何?)
此地(4.「此地」指何地?)一為別,
孤蓬(5.「蓬」是甚麼意思?「孤蓬」比喻甚麼?)萬里(6.形容甚
麼?) 征 (7.「征」字何解?) 。

浮雲遊子(8.指甚麼人?)意,
落日故人(9.指誰?)情!
揮手(10.作者有何舉動?)自茲(11.「茲」字何解?)去,
蕭蕭(12.形容甚麼?)班馬鳴。

邊推想邊理解

19
1. 橫亙

2. 外城

3. 東城有流水環繞

4. 指城郊送別友人之地

5. 指隨風飄散的蓬草。作者以孤蓬比喻孤獨、飄泊無依的旅人

6. 形容路途遙遠

7. 指遠行

8. 指離家遠遊的人

9. 指舊交、老朋友,這裏是作者自稱

10.作者向友人揮手告別

11.此、這,指送別之地

12.形容馬的嘶叫聲

延伸提問
試根據篇章,回答以下問題。
1. 試寫出本詩所描述的時間、地點及事件。
(1) 時間:傍晚

20
(2) 地點:城郊

(3) 事件:作者送別遠行的友人

2. 試摘錄本詩中的對偶句,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3. 試寫出本詩頸聯中「浮雲」、「落日」的深層意思。
(1) 浮雲:遊子過着飄泊無定的生活

(2) 落日:依依不捨,難以挽留之情

4. 本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詩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生活的關切,流露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

捨之情。

21
5. 在本詩尾聯,作者以班馬蕭蕭而鳴作結,有何用意?
作者的用意是借馬寫人,描寫連馬也因不忍分別而嘶鳴,襯托出作者

與友人離別的哀愁,渲染了離愁別緒的氣氛。

文言語譯
青山橫亙在北城外,白水繞經了東城下。
在這裏和你分別後,你就要像飛蓬般獨自飄泊到萬里外。
遊子的行蹤好似天上浮雲居無定所,老朋友間別情依依卻終像落日一樣難
以挽留。
揮手道別之後,只聽見載你離去的馬兒的嘶叫聲。

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