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中三單元二
記憶中的笑與淚
──記敍的方法和詳略
閒情記趣(節錄) 沈復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引入
你們兒時有甚麼玩意?你知道古代兒童有甚麼玩意嗎?
七巧板
遊戲機
公仔紙
你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有甚麼令你印象深刻的回憶嗎?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引入
文章記述作者童年時從觀察微
細事物中得到物外之趣的生活
片段,表現了作者敏銳的觀察
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我們來看看作者兒時怎樣得到
樂趣吧!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重點解說
重點解說
1 記敍的方法:記敍的方法主要有順敍、
倒敍、插敍及散敍等。
散敍:散敍法是把一些在時間上不連
貫,但在意義上有聯繫的事件組織起
來,加以敍述。散敍的事件,雖然內
容相異,但都圍繞同一個主題。散敍
從多個側面敍述,把人物的思想性格
或事件寫得更全面、清晰,令文章層
次更豐富。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重點解說
重點解說
2 記敍的詳略: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記敍詳略
的標準,詳略配合得當,才能突出主要的
人物和事件,使文章主題鮮明。
(1) 詳寫:具體細緻的記述事情。一般
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詳寫。
(2) 略寫:簡略概括地記述事情。與中
心思想關係不太大,但有起輔助、補
充作用的材料,可以略寫。
3 記敍的人稱:指作者敍事時採用的身份和
角度,主要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兩種。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簡介作品及作者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閒情記趣》選自《浮生六記》。《浮生
六記》是一本自傳體散文,記敘了作者夫婦
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經歷,文字樸素自
然,情感真摯。
作者沈復(1763—1807),字三白,清代
蘇州人,文學家。沈復兒時就表現出乎想像、
幻想的性格特點。
沈復寫《浮生六記》,憶及童年時仍充
滿童心童趣,這是很珍貴的。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解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浮生」一詞出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園
序》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一句,意
指人生短促無定。
這本書分為六卷:
第一卷《閨房記樂》,寫夫妻間的愛情生
活;
第二卷《閒情記趣》,寫生活中的閒情逸
致(本文節錄此卷);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解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第三卷《坎坷記愁》,寫作者的家庭變故;
第四卷《浪遊記快》,記敍各地漫遊的樂
趣;
第五卷《中山記歷》,記敍遊歷琉球的見
聞;
第六卷《養生記道》,談養生方面的心得。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解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題目《閒情記趣》中,
“閒情”:清閒、無拘束時的情致;
“記趣”:將樂趣、情趣記錄下來。
題目本身就蘊涵著對童年生活的無限
留戀。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一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幼童 時候 明:眼力;察:看清;
明察:看清楚;
見藐小微物, 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
細微 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東西。
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
「藐」通假字:
的非常纖細的羽毛。
通渺
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
的東西,也指視力很好。後
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
視力很好。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一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必細察其紋理,
仔細觀察 事物表面的花紋或線條
故時有物外之趣。 物體本身以外的趣味
時常
作者是怎樣獲得「物外之趣」的?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
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我」童年時視力敏銳
喜歡觀察細微事物
從中獲得事物以外的樂趣
第一段:記述作者童年時視力敏
銳,喜歡觀察微細事物,常從中
獲得事物以外的樂趣。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二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心之所
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
,項為之強(音彊)。又留蚊於素帳中,徐
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果如鶴唳(音淚)雲端,怡然稱快。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二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夏日蚊子成羣地飛鳴着,嗡嗡的
夏蚊成雷, 聲音就像雷聲一樣
省略介詞 於
私擬作羣鶴舞空。 天空飛舞
羣鶴舞(於)空
私底下 比擬
心之所向, 內心一旦有這樣的想法
「鶴」詞類活用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動詞,變成白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音彊)。 鶴
代詞, 脖 代詞, 僵硬 通假字:
蚊子 子 觀看蚊 「強」通「僵」
子這事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二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省略賓語 之(蚊)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徐噴(之)以煙
倒裝句
白色的帳子 慢慢地
以煙徐噴(之)
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代詞, 沖着煙飛舞 雲端的白鶴
蚊子 鳴叫着
果如鶴唳(音淚)雲端,怡然稱快。痛快
鳴叫 喜悅的樣子 大喊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二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怎樣運用豐富的想像力聯想事物?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
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
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
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蚊子 想像成 飛舞的鶴
煙霧 想像成 青雲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二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是怎樣獲得「物外之趣」的?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
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
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
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w 將蚊子當作鶴來觀賞。
w 把蚊子困在帳中 噴煙入內
想像是白鶴在雲端飛舞,從中取樂。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二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記述作者視蚊為鶴,視煙為雲霧,
以及於帳中嬉蚊所得的樂趣。
賞析
第1層:觀賞群鶴舞空圖
觀蚊如鶴 作者觀賞這種景象,頸都因
兩個畫面 此而僵硬。 心神專注
第2層:觀賞白鶴青雲圖
作者怡然稱快,興趣盎然。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賞 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蚊不是鶴
「私擬作群鶴舞空」 「作青雲白鶴觀」
結果
果然鶴也 果如鶴唳雲端
兩個果字強調了想像情景的逼真。
作者之所以能達到觀蚊如鶴如此高
妙的境界,關鍵在於「心之所向」。
心之所向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賞 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作者不是單憑視覺去接觸畫面,
而是心有所向,憑藉主觀想像去感受畫面。
這種想像使作者能夠進入一種觀察自如的
神奇、美妙的境界。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三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
蹲(音全)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
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音靂)凸
者為邱,凹者為壑(音確),神遊其中,怡
然自得。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三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
一樣高
常蹲(音全)其身,使與台齊;
省略主語 余 省略賓語 身
蹲下 介詞,
(余)常蹲其身 跟 使(身)與台齊
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仔細觀察 叢生的雜草 山谷
以土礫(音靂)凸者為邱,凹者為壑(音確) ,
土石 小山
神遊其中,怡然自得。自在
想像 自己 喜悅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三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怎樣運用豐富的想像力聯想事物?
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
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草叢 想像成 森林
蟲蟻 想像成 野獸
土礫 想像成 山丘、山谷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三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記述作者觀察草叢中的蟲蟻,發揮
想像,把叢草、蟲蟻、土礫聯想成樹林、
野獸、山丘、溝壑,從中得到樂趣。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三段 賞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叢草、蟲蟻、土礫 聯 進 心曠神怡之境
想到自然山林、野獸 入
移情入境 小中見大 微中見奇 獲得的
欣賞效果
當然,這種想像和樂趣與作者的知識基
怡然自得的暢快之感 →
礎、生活經驗、細緻觀察是密切相關的。
萬物靜觀皆自得
缺乏了這些,也就無從想像,自然也就
沒有神遊的感受。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問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1.根據以下圖片作聯想:
2.第1~3段中,作者用了多少個有「看」
之意的字?請敍之。
3.作者寫的景物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想
像出來的?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問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2.第1~3段中,作者用了多少個有「看」
之意的字?請敍之。
第一段: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看清 看到 觀察
第二段:昂首觀之、作青雲白鶴觀
觀看 ...的景象
第三段:定神細視
觀察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問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3.作者寫的景物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想
像出來的?
所見的真實事物 想像的事物
蚊子 飛舞的鶴
煙霧 青雲
草叢 森林
蟲蟻 野獸
土礫 山丘、山谷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問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兒時記趣
分 總
述 綱
蟆癩 二 土蟲叢 夏 物
蝦 蟲 礫蟻草 蚊 外
之 課
想 觀 想 觀 想 觀
趣
文
第四段 像 察 像 察 像 察 結
樹忽 興見 壑土 蟲 叢 使小常 群 煙中夏 紋見
構
而有 正二 。礫 蟻 草 與草於 鶴 飛,蚊 理藐 表
來龐 濃蟲 凸 為 為 臺叢土 舞 鳴徐成 ,小
。然 。鬥 者 獸 林 齊雜牆 空 。噴雷 故微
大 草 為 。 。 。處凹 、 以、 時物
物 間 丘 ,凸 鶴 煙留 有,
, , , 蹲處 唳 ,蚊 物必
拔 觀 凹 其, 雲 使於 外細
山 之 者 身花 端 之素 之察
倒 , 為 ,臺 。 沖帳 趣其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 課文總結
第四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
蟆(音賴3霞麻)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
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
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四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興致正濃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
省略介詞 於 見二蟲鬥(於)草間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龐然:高大的樣子。指高大笨重的東西。現也
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但實際上很虛弱的事物。
蓋一癩蝦蟆(音賴3霞麻)也,
原來是 蟾蜍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被動句 「為所」表示被動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四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正在 呀的一聲,張開口
表現出吃驚的樣子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鞭原詞性: 名詞 鞭打 省略介詞 於
鞭活用後詞性:動詞 驅之(於)別院
轉品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四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怎樣運用豐富的想像力聯想事物?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
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
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癩蝦蟆 想像成 龐然大物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四段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是怎樣獲得「物外之趣」的?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
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
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觀看草叢中的兩隻小蟲相鬥
癩蝦蟆忽然出現,吃掉蟲子
作者於是鞭打及驅逐牠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第四段賞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第四段寫觀看蛤蟆 ( 蝦蟆的別名 )吃蟲和
打哈蟆的情景。
描寫蛤蟆撲來的情狀,用「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形容來勢猛,力氣大,繪聲繪
色,活靈活現。
這裏視小為大,大詞小用,着力表現幼
時所見蛤蟆捕捉小蟲的情狀。鞭打蛤蟆,驅
之別院,表現了作者幼小心靈懲罰強暴、同
情弱小的樸素感情。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結構形式 先總後分 點面結合
脈絡清楚 結構嚴謹
圍繞中心選材 詳略得當
本文特點 想像奇特 觀察細緻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文章很注意觀察的描寫,
對藐小微物,「細察」其紋理;
對叢草、蟲蟻、土礫,則「定目細視」;
對二蟲相鬥、觀之「出神」。
這樣的觀察,實際上是「觀」和「察」同時
進行的。
「察」這個動作本身就含有思考的意思。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由此觀察促進了想像和聯想。
觀察愈細緻,想像就愈豐富愈奇特。
例如:
把飛舞的蚊羣,想像為「羣鶴舞空」;
把蚊羣沖煙飛鳴 , 想像為 「鶴唳雲端 」;
把叢草想像為森林 , 蟲蟻想像為野獸 , 土
礫想像為丘谷。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這些都是由兒童的眼光和心理來觀察、 思
考和想像的 ;而這裏的聯想和想像 ,又是從
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的 ,因而
事物形象的描寫真實、生動,富有生活情趣。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另外,本文的語言簡樸、自然、生動。
例如:
「夏蚊成雷」,寫出了蚊蟲之多,轟鳴之響。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這一細節描寫,表
現了作者觀察羣「鶴」舞空的專注、入迷。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 「 吐 」、
「吞」兩個動詞,表現了蛤蟆用舌頭捕捉小蟲
動作的迅速、準確,極為傳神。
「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這裏
連用「捉」、「鞭」、「驅」三個動詞,表現
了驚恐方定,隨即懲罰蛤蟆,驅除強暴,反映
了同情弱小的心情。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還有些詞語的運用,可以使人產生豐富的想像。
如:
「沖煙飛鳴」的「沖」字,使人想見蚊羣在 彌
漫的煙霧中亂飛亂闖的情狀;
「鶴唳雲端」的「唳」字,彷彿使人聽到鶴翔雲
端高亢的鳴叫。
「拔山倒樹」,形容蛤蟆撲來的氣勢和力量,雖
然在成人看來有悖常理,但以兒童的眼光看卻是
自然、貼切,所以真實生動,使人如見如聞。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2 段
第一部分:第________
將蚊子當作鶴來觀
賞,又把蚊子困在 記述作者童年時
帳中,噴煙入內, 從觀察藐小微物
想像為白鶴在雲端 中得到物外之趣
憶述 飛舞,從中取樂。 的生活片段。
引
童年
入
往事 觀看草叢中兩隻小 表現了作者敏銳
蟲相鬥,正看得入 的觀察力和豐富
神,一隻癩蝦蟆忽 的想像力。
然出現,吃掉蟲子,
作者於是鞭打及驅
逐牠。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圖 視煙為
記述作者視蚊為鶴,視煙為
作者寫自己小時候 雲霧
雲霧,用煙慢慢地噴蚊子,
閒 沖着煙飛舞鳴叫
使牠們沖着煙飛舞鳴叫,從
視力敏銳
視力敏銳,能把極
嬉蚊中取得樂趣。
情 細微的東西看得很
觀察草叢中的蟲蟻
記述作者會觀察草叢中的蟲蟻,
清楚,也喜歡觀察 發揮想像,把叢草、蟲蟻、土礫
記 微細事物,常從中 樹林、野獸、小山、山谷
聯想成樹林、野獸、小山、山谷。
趣 感受到事物以外的
事物以外的
觀看兩隻小蟲相鬥
記述作者觀看兩隻小蟲相鬥,癩蝦
樂趣
樂趣。 蟆把小蟲吃掉,嚇了作者一跳的事,
鞭打癩蝦蟆
他鞭打癩蝦蟆,再把牠驅趕到別的
院子去。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圖
作者從記述作者童年時從觀察藐小微
物中得到物外之趣的生活片段,把自
己從觀察中得到的樂趣組織在一起,
從而表現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
的想像力。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問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3. 「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
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這句子是如何表現作者的童真童趣?
「徐噴以煙」之舉,非童稚不能為也,
小小素帳之中,竟出現「鶴唳雲端」
的奇觀,確實令人怡然稱快。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作業
1.整理筆記。
2.下週一背課文第1~2段。
3.仿寫文章(300字)----
小時候,你對身邊事物的幻想,如何
從中獲得「物外之趣」。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