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470 views10 pages

閱讀卷 (答題簿)

本文件为福建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中六级中国语文科的上学期统测试卷,包含阅读能力测试的甲、乙两部分,考生需根据指定阅读篇章和考材作答。试卷设有多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旨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总分为80分,甲部占30%,乙部占70%。

Uploaded by

James Pun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470 views10 pages

閱讀卷 (答題簿)

本文件为福建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中六级中国语文科的上学期统测试卷,包含阅读能力测试的甲、乙两部分,考生需根据指定阅读篇章和考材作答。试卷设有多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旨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总分为80分,甲部占30%,乙部占70%。

Uploaded by

James Pun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10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1 頁,共 10 頁

福建中學
中六級 上學期統測 (2024-2025)
中國語文科
試卷一 閱讀能力
(一小時三十分鐘)
日期: 二零二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 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上午十時正 班別:________ 班號:________

試題答題簿

考生須知:

(一)本試卷分甲、乙兩部分。甲部根據「指定閱讀篇章」設問,佔全卷 30%;

乙部根據另行派發的「閱讀能力考材」設問,佔全卷 70%。

(二)甲、乙部問題均須作答,考生必須根據有關文章回答問題。

(三)各題答案必須寫在本試題答題簿指定位置,寫於邊界以外的答案,將不予評閱。

漏答或錯答者,該題得 0 分。

(四)作答選擇題時,請選出正確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

除特別指明外,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五)本卷文字題宜用原子筆作答。為便於修正答案,多項選擇題宜用鉛筆作答。

分部 分數

甲部:指定閱讀篇章 / 24

乙部:閱讀能力考材

第一篇 / 20

第二篇 / 20 / 56

第三篇 / 16

總分 / 80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2 頁,共 10 頁

甲部:指定閱讀篇章(30%)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3 分)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節錄)) 知:

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當:

 越有難,吳王使之將。(《逍遙遊》(節錄)) 使:

2. 試判斷以下陳述是否《聲聲慢.秋情》一詞的寫作特色。(2 分)

A 是 B 否

 作者以疊字韻律表達自己的愁苦心境。 ○ ○

 詞的音韻和諧,節奏緩慢平和。 ○ ○

3. 試指出以下文句中粗體字的意思。(1 分)

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師說》)

A 緊隨 A B C D
B 之後 ○ ○ ○ ○
C 不及

D 下方

4. 以下哪兩句是反問句?(1 分)
 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遙遊》 )
(節錄)

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A  A B C D
B  ○ ○ ○ ○
C 
D 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3 頁,共 10 頁

5. 據《勸學》(節錄)的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荀子在文中開首以「青」和「冰」論述其觀點。試摘錄有關句子。(2 分)

, , ;

, , 。

(2) 荀子如何以蓼藍為喻論證其對學習的看法?試綜合有關內容說明。(4 分)

6. 《登樓》屬於哪一種體裁?(1 分)
A 五言絕句 A B C D
B 七言絕句 ○ ○ ○ ○
C 七言律詩

D 七言排律

7. 根據《唐詩三首》的主旨,下列何者表達了消極出世之情?何者表達了積極入世之情?(3 分)
消極 積極
出世 入世

(1) 《登樓》 ○ ○

(2) 《山居秋暝》 ○ ○

(3) 《月下獨酌》 ○ ○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4 頁,共 10 頁
8. 試根據《師說》及《勸學》(節錄)回答所附問題。

(1)《師說》中,韓愈提到古之聖人學習的方法是:(2 分)
 拜身份地位高的人為師
 即使學問過人仍會從師
 只要有一專長即可為師
 鑽研大道而不拘泥句讀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2)《勸學》(節錄)中,荀子提到君子學習的方法是:(2 分)

(3) 承上題,韓愈提到古之聖人的學習方法,與荀子提到君子的學習方法,重點各有不同。試任
擇其一,說明對你的啟發。(3 分)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5 頁,共 10 頁

乙部:閱讀能力考材(70%)

第一篇
9. 根據第 1 至 2 段的內容,以下哪個選項最能貼切地形容「我」本來的生活情況?(2 分)

A 安貧樂道 A B C D

B 快樂寫意 ○ ○ ○ ○

C 生活無憂

D 朝不保夕

10. 有論者認為本文第 11 至 14 段記敘大哥哥的死亡與文章主題無關。你同意該論者的看法嗎?試加


以說明。(3 分)

11. 第 15 至 16 段記述「我」在瀕臨死亡時遇上一輛吉普車。
(1) 「我」的情緒在遇上吉普車的過程中有甚麼變化?(2 分)

片段 情緒

「我」看到了一輛吉普車開過來(第 15 段) 高興

:
吉普車駛去後回頭,然後有人下車(第 16 段)

吉普車再度離開(第 16 段) :

(2) 承上題,「我」藉記述吉普車兩次駛過「我」身旁後離去一事,隱含對世人的批評。試以四
個字概括有關批評。(2 分)

批評: (答案須是四個字)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6 頁,共 10 頁
12. 第 15 至 18 段,「我」記述老鷹緊緊跟隨着自己。試根據相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老鷹緊跟着「我」這件事有甚麼暗示?(1 分)

(2) 「我」在文章開首說「我怕老鷹把我抓走」(第 4 段),到了文末卻祈求「在老鷹來啄我的時


候,我已不會感到痛」(第 19 段)。為甚麼「我」的想法出現這個變化?(4 分)

13. 閱讀以下引文,回答所附問題。
甲 我開始讀報了,看到報上名人的照片,我老是想,有一天我的照片能上報多好……也許有一
天我會像米高.積遜一樣地有名,報上常常登我的照片。(第 5 段)

乙 明天早上,你們在吃豐盛早飯的時候,就會在報紙上看到我的照片,我不是很希望能上報嗎?
這次果真如了願。你們看到的是一個瘦得皮包骨的小孩,已經不能動了。(第 17 段)

(1) 以下哪項是引文甲在文章結構中所起的作用?(2 分)
A 承上啟下 B 開門見山 A B C D
C 埋下伏筆 D 以上皆非 ○ ○ ○ ○

(2) 引文乙的粗體字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1 分)試結合兩則引文略加說明(3 分)。

(i) 寫作手法:

(ii) 說明: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7 頁,共 10 頁

第二篇

14. 第 3 段中,「我」問老師為甚麼會爆發戰爭,但最終「我」還是弄不清開戰的原因。作者記述這
件事的目的是甚麼?(2 分)
A 指出「我」的愚昧無知。 A B C D
B 暗示「我」對爸爸戰死一事存疑。 ○ ○ ○ ○
C 指出人民容易被當權者愚弄。
D 暗示發動戰爭的藉口荒誕無稽。

15. 第 4 至 8 段記述「我」家收容年輕傷兵一事。試根據相關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媽媽因年輕傷兵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而傷心。 ○ ○ ○

(2) 年輕傷兵最終為保護「我」一家不受牽連而自盡。 ○ ○ ○

16. 第 9 至 11 段記述我們埋葬年輕傷兵時,敵對的回教徒軍人進入村內。試根據相關內容,回答以
下問題。

(1) 為甚麼當回教徒軍人看到年輕傷兵下葬時,會發出「想不到死亡使我們都一樣了」的慨歎?
(4 分)

(2) 承上題,以上慨嘆與回教徒軍人留在村內,參與年輕傷兵葬禮有甚麼關係?(3 分)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8 頁,共 10 頁
17. 在文末,
「我」寫到「如果我不能回來,我希望能被埋在一棵大的丁香花樹下面。春天來的時候,
讓淡紫色的丁香花灑在我的身上」。綜合全文,以下事物有甚麼象徵意義?(3 分)

事物 象徵事物/象徵意義

: (答案須是兩個字)
丁香花

「我不能回來」 「我」戰死在外

:

「讓淡紫色的丁香花灑在我的身上」

18. 試根據第一篇、第二篇及以下引文回答所附問題。
國家發戰,奪民之用,廢民之利,若此甚眾,然而何為為之?曰:「我貪伐勝之名,及得之利,
故為之。」子墨子言曰:「計其所自勝,無所可用也。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
(1) 第一篇和第二篇中同樣通過記述「我」的經歷,抒述對戰爭的感想。試根據兩篇的內容及上
述引文,陳述三者對戰爭所持立場的相同之處。

立場: (1 分)

(2) 第二篇如何體現墨子所言「計其所自勝,無所可用也。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試
就文章的內容述析之。(3 分)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9 頁,共 10 頁

第三篇

19. 第一則,為甚麼孫奇逢希望建功立業,卻「屢徵不起」(第 2 段)?(2 分)


A 才疏學淺 A B C D
B 放達不羈 ○ ○ ○ ○
C 朝綱敗壞
D 天子蒙塵

20. 試指出「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強以仕」(第 1 段)一句中,「強」字的意思。(1 分)


A 竭力 A B C D
B 勉強 ○ ○ ○ ○
C 強大
D 強橫

21. 第一則中孫奇逢的行事如何體現「知命而不惑也」?試舉一例加以說明。(3 分)

22. 第二則「宗元始者講道不篤」一句中,「篤」字的意思。(1 分)
A 牢固 A B C D
B 篤定 ○ ○ ○ ○
C 忠厚
D 專一

23. 第二則「凡所設施,皆以為戾」一句中,「戾」字的意思。(1 分)
A 殘暴 A B C D
B 罪過 ○ ○ ○ ○
C 違逆
D 不講情理
中六級 中國語文科 第 10 頁,共 10 頁
24. 試根據第二則判斷以下陳述。(2 分)

A.正確 B.錯誤
(1) 柳宗元認為自己被指責羞辱,是因為他當初堅守信念。 ○ ○

(2) 柳宗元認為堅守大中之道能使他人不會指責羞辱自己。 ○ ○

25. 第二則,為甚麼柳宗元認為堅守大中之道便能做到「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試加以說明。
(3 分)

26. 在第一則和第二則中,孫奇逢和柳宗元分別表達他們的人生觀,當中有何異同之處?試就有關內
容完成下表。
(3 分)

孫奇逢 柳宗元

異 : 不懼禍患

同 :

— 試卷完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