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淺)試卷一 閱讀能力
評分參考
評估重點
甲部:《岳陽樓記》《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
1. 能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2. 能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3. 能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4. 能分析篇章的寫作方法 ── 多感官描寫
5. 能評價篇章的內容
6. 能綜合不同篇章的內容
乙部:海靜《今年的水仙開得沒有往年燦爛》(節錄)、《戰國策‧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節錄)
1. 能分析篇章的結構,扼要概括篇章內容
2. 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分析篇章的人物形象
4. 能理解、分析和綜合篇章的內容
5. 能分析篇章的寫作方法 ── 比喻法、側面描寫
6. 能分析篇章的主旨
7. 能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8. 能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乙部:第二篇語譯
戰國策《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 (節錄)
段落
(1) 秦王派人告訴安陵君說:
「寡人想以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寡人!」安
陵君說:「承蒙大王施恩,以大土地交換小土地,固然很好!即使如此,土地是先王所封的,
希望始終守護着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國。秦王對唐雎說:
「寡人以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寡人,這是為甚麼?安陵君竟然違抗寡人,
這是輕視寡人嗎?」唐雎回答說:
「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承受先王的封地而守護着它,就
算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止五百里呢!」
(2) 秦王表現憤怒,對唐雎說:「你也曾聽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臣不曾聽過。」
秦王說:
「天子發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唐雎說:
「大王曾聽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
「平民發怒,不過脱帽赤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凡夫發怒,不是志士的發怒。
從前專諸刺殺王僚時,彗星尾部光掃及月亮;聶政刺殺韓傀時,白虹的光彩從太陽穿過;要
離刺殺慶忌時,蒼鷹在殿上撲擊。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的志士,他們心有憤怒還未發泄,
吉兆和妖氣就降臨在天上。現在加上臣就將有四個人了。如果志士真的發怒,橫屍二人,血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流五步,天下人都要穿上白色的喪服,今天就是這樣的日子。」唐雎拔劍起身。秦王面露膽
怯之色,挺直腰身謝罪說:
「先生請坐,何至於這樣呢!寡人明白了,韓、魏兩國滅亡,而安
陵以五十里的土地倖存,只因為有先生。」
參考答案
甲部:指定閱讀篇章(30%)
試就你對《岳陽樓記》及《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所學,回答以下問題。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4 分)
以: 為了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以: 因為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論孝》)
而: 因而
感極而悲者矣。(《岳陽樓記》)
而: 但是
勞而不怨。(《論語‧論孝》)
考核能力:理解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答案分析:(4 分,每道分題 1 分)
「以」於句中為連詞,表示目的關係,解作為了。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委託我寫一篇文章記敍這
件事。
「以」於句中為介詞,解作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方面因(父母的年紀)而高興,另一方面
又因而懼怕。
「而」於句中為連詞,解作因而。這句話的意思是感慨到極點而悲傷起來了。
「而」於句中為連詞,解作但是、卻。這句話的意思是內心憂愁但不怨恨。
(錯別字扣分準則︰只有 1 個不扣分,2 或 3 個扣 1 分,4 個或以上扣 2 分;最多扣 2 分,重錯不
加扣。)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3 分)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論仁》)
如果不是以正當的方法得到它的話,君子就不接受。
考核能力:理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2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答案分析: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解作不是。
「以」於句中為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及憑藉,解作「靠」。
「其」於句中為代詞,猶此、彼。
「道」指合乎仁德的途徑,正當的方法。
「得」解作獲得、得到。
「之」於句中為代詞,指富與貴。
「不」同樣表示否定的意思,解作不、不會。
「處」解作接受。
「也」
表示判斷語氣,這句是判斷句。
(錯別字扣分準則︰只有 1 個不扣分,2 或 3 個扣 1 分,4 個或以上扣 2 分;最多扣 2 分,重錯不
加扣。)
3. 根據《論語‧論仁》,孔子有言「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這句話說明了甚麼?(2 分)
A 仁者更認識仁德的好處,其境界比智者更高。 A B C D
B 仁者能運用自身的智慧,發揮仁德之心。 ○ ○ ○ ●
C 智者只是利用仁德,不值得學習。
D 仁者不論貧富都能堅守仁德。
考核能力:理解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答案分析:
A 錯誤: 作者在第 1 則提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能長期實行仁
德而心安,聰明的人則能為長遠利益而實行仁。仁者的境界高於智者是因為智者以仁為
利,是有目的而為,仁者則天性愛仁,心無私念,無所企求,所以不論處於任何環境都
能安於仁,而非因為仁者認識仁德的好處,故選項 A 錯誤。
B 錯誤:這句話說明仁者天性喜愛仁德,能克服一己私慾,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堅持仁的操守,而
沒有指出仁者能夠運用自身智慧,發揮仁德之心,故選項 B 錯誤。
C 錯誤:這句話說明了仁者具備仁德,心無私念,不論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安於仁德,智者則因為
認識到仁德對自己的好處,故以仁為利。然而,作者並沒有指出智者利用仁德而不值得
學習,故選項 C 錯誤。
D 正確:在第 1 則,作者提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說明了仁者天性愛仁,認為堅持仁的操
守是心安理得、分所應為的事,所以不論處於貧困或富足的環境都能堅守仁德,故選項
D 正確。
4. 根據《論語‧論孝》的引文,分別指出「無違」和「不違」的意思,並略加說明。(4 分)
甲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第 5 則)
乙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第 7 則)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3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無違:事奉雙親不要違背禮節(1 分),不論父母生前死後亦要合乎禮節(1 分)。
不違:不要忤逆父母(1 分),子女在微言勸諫時,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父母接受,仍要恭
敬對待父母,內心憂愁但不怨恨(1 分)。
考核能力:理解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答案分析:
引文甲是孟懿子向孔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當中「無違」是指事奉雙親,不
違背禮節。作者在第 5 則引述孔子指出「無違」是父母在生,依照禮節來侍奉他們;父母死
去,依照禮節來埋葬他們,祭祀他們,在雙親生前和死後都要合乎禮節。
引文乙的意思是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他們有過錯時)要輕微婉轉地勸諫,看到自己的
心意沒有被聽從,仍然恭敬地不忤逆他們,內心憂愁但不怨恨。」當中「不違」是指不要忤
逆父母,當雙親犯錯時,子女微言勸諫,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接受時,仍然要恭敬對待父
母,內心可為此憂愁但不怨恨。
5.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運用了多感官描寫刻畫景物,試完成下表。(4 分)
多感官描寫 例子 對刻畫景物的作用
: :
(任選其一,合理答案均可給 通過多感官描寫,把洞庭湖的美景呈現在
視覺
分)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讀者眼前,讓讀者 如同親歷其境,如聞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1 分)
其聲(1 分),更切身地感受到陰晴變化對
:
虎嘯猿啼。 遷客騷人的影響力(1 分) 。
聽覺(1 分)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寫作方法 ── 多感官描寫
答案分析:
至 多感官描寫指運用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觸覺寫出所見、所聞和所感。范仲淹在
《岳陽樓記》善用多感官描寫刻畫景物,例如在第 4 段提到「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
和湖水互相映照,一片碧綠,以眼睛所見描繪風和日麗的湖面、「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岸上的白芷和蘭花長得花葉茂盛,描繪岸邊的植物,這是運用了視覺描寫。另外,范仲淹
在文中亦運用了聽覺描寫,例如第 3 段提到「虎嘯猿啼」老虎在長嘯,猿猴在悲啼,以耳
朵所聽描寫洞庭湖動物的叫聲。
運用多感官描寫的好處是,由於感官的主體是人,寫出來的事物能予人更逼真的感覺,容易
引起讀者的共鳴。范仲淹通過不同的感官描寫,把洞庭湖多方面的美麗景色呈現在讀者眼前,
讓讀者如同親身看見和聽到當地的美景和聲音,更切身地感受到文中遷客騷人受陰晴變化影
響,或悲或喜的情感。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4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6. 有人認為范仲淹沒有親臨重修後的岳陽樓,所以《岳陽樓記》一文並非真實記錄所見,抒發的感
情欠真摯,你同意嗎?(答案不得多於 100 字,標點符號包括在內。)(5 分)
不 同 意 。 本 文 主 旨 是 表 達 追 求 古 仁 15
人 之 心 的 抱 負 。 部 分 景 物 雖 是 擬 想 30
之 辭 , 但 運 用 虛 寫 以 遷 客 騷 人 觀 覽 45
景 物 的 悲 喜 之 情 與 古 仁 人 襟 懷 作 對 60
照 , 抒 發 作 者 先 憂 後 樂 、 憂 國 憂 民 75
的 情 懷 , 感 情 真 摯 且 具 感 染 力 。 90
(89 字)(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其他答案:
同意。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寫出具真情實感的景物。(1 分)作者並沒有親臨岳陽樓,所寫之景只
是擬想之辭(1 分)
,或會與真實景象不盡相符,無法為讀者呈現真實的岳陽樓(1 分)
,削弱了說
服力和感情的感染力(2 分)。
(85 字)(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考核能力:評價
配合學習重點:評價篇章的內容
評分原則:
⚫ 能表明是否同意《岳陽樓記》的感情欠缺真摯,最高給 1 分;
⚫ 能準確理解《岳陽樓記》中范仲淹描寫景物的目的,最高給 2 分;
⚫ 能緊扣親臨其境一點論述個人看法,最高給 2 分;
⚫ 如未能清楚表明是否同意《岳陽樓記》的感情欠缺真摯,最高給 4 分;
⚫ 如只能表明是否同意《岳陽樓記》的感情欠缺真摰,沒有加以說明,給 0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5 分)
能清楚表明是否同意《岳陽樓記》的感情欠缺真摯,能準確理解《岳陽樓記》中范仲淹
描寫景物的目的,亦能緊扣親臨其境一點論述個人看法,論述簡明扼要。
- 中品(3-4 分)
能表明是否同意《岳陽樓記》的感情欠缺真摯,尚能理解《岳陽樓記》中范仲淹描寫景
物的目的,惟未能緊扣親臨其境一點論述個人看法,論述尚具條理。
- 下品(0-2 分)
未能表明是否同意《岳陽樓記》的感情欠缺真摯,錯誤理解《岳陽樓記》中范仲淹描寫
景物的目的,亦未能緊扣親臨其境一點論述個人看法,論述粗疏或冗贅。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錯不加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5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7. 根據《論語‧論仁》和《岳陽樓記》兩文,范仲淹是否孔子所說的「仁者」?(4 分)
符合。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借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說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志向,並以此自許。
(2 分)范仲淹這種不受環境影響的高尚情操,與孔子認為不論在
任何環境下都能堅持仁的操守的「仁者」相符。(2 分)
考核能力:綜合
配合學習重點:綜合不同篇章的內容
評分原則:
⚫ 能表明范仲淹是孔子所說的「仁者」,最高給 1 分;
⚫ 能清楚說明范仲淹與「仁者」的特徵相符,並闡述原因;
⚫ 能準確理解《岳陽樓記》中范仲淹不受環境所影響的志向:
⚫ 能準確理解《論語‧論仁》中孔子所說的「仁者」安貧樂道和任何時候都不會背離仁德的特
徵。
⚫ 定品準則:
- 上品(4 分)
能清楚說明范仲淹與「仁者」相符,亦能準確理解《論語‧論仁》「仁者」特徵與《岳
陽樓記》范仲淹的志向,論述簡明扼要。
- 中品(2-3 分)
能說明范仲淹與「仁者」相符,尚能理解《論語‧論仁》「仁者」特徵與《岳陽樓記》
范仲淹的志向,論述尚具條理。
- 下品(0-1 分)
未能說明范仲淹與「仁者」相符,錯誤理解《論語‧論仁》
「仁者」特徵與《岳陽樓記》
范仲淹的志向,論述粗疏或冗贅。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錯不加扣。)
乙部:閱讀理解(70%)
第一篇
1. 文章共有 24 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第二、三和四部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3
分),然後概述第二、三、四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9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第一部分 第1段 點出悲劇接踵而來,致使作者不斷哭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6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 :
第二部分 第 2至6 段(1分) 描寫爸爸入院後的身體狀況,表現了他的 氣若柔絲
(1分) ,藉此抒發對 爸爸病重的難過之情(2分) 。
: :
第 7至11 段(1分) 寫作者與爸爸 相處的片段(0.5分) ,以及爸爸病
第三部分
重後 仍為作者操心(0.5分) ,藉以反映 爸爸對
作者的包容疼愛、關顧入微(2分) 。
: :
第 12至15 段(1分) 寫香港醫療服務的冷漠,襯托 作者的傷心難過(1
第四部分
分) ,並表現了 爸爸對作者的溺愛,以及不會怨
天尤人的性格(2分) 。
記述爸爸逝世後自己與媽媽的反應,認為爸爸的離開
第五部分 第16至24段 令自己的生命失去光采,抒發對爸爸愛猶不及的悲痛
與思念。
考核能力:綜合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結構,扼要概括篇章內容
答案分析:
(題至如答案錯誤或漏空,題至可不給予評分)
作者憶述在醫院照顧病重的父親及昔日與父親相處的生活片段,表現了父親對作者的包容疼愛、
關顧入微和無私奉獻,也抒發了作者對父親逝世感到愛猶不及的悲痛和思念。
第一部分(第 1 段)
:作者點出悲劇總是接踵而來,並且不知道造成悲劇的是甚麼緣故。這些悲劇
令她擁有「無數哭泣的碎片」,不斷流淚。
第二部分(第 2 至 6 段)
:作者記述了爸爸入院後的身體狀況,他像沒有知覺地抱着隨身物品,瘦
削得只剩下四十二公斤,無法以言語表達想說的話、不能走路,甚至連飲水也有困難,反映了爸
爸已病得氣若柔絲,並抒發了作者對爸爸病重的難過。
第三部分(第 7 至 11 段):作者憶述與爸爸昔日的相處片段,拜年時爸爸總是提醒自己親戚的稱
謂、他不易哭卻會為作者的小事而流淚、總會記得作者上課的時間地點,甚至他病重時仍然為作
者操心,表現出爸爸對作者包容疼愛、關顧入微的形象。
第四部分(第 12 至 15 段)
:作者寫香港醫療服務的冷漠,醫生並沒有關顧病人的需要及感受,襯
托出作者對爸爸病重一事傷心難過,並表現了爸爸對作者的溺愛,和不會怨天尤人的性格。
第五部分(第 16 至 24 段)
:作者抒發對爸爸離開人世後的悲痛,她感到時間不足以讓她好好擁抱
和觸摸爸爸,現在只能思念他的一切,並且認為爸爸的離去令自己的生命失去光采,就像黯淡了
的燈泡,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與爸爸的好相比。
評分原則:
⚫ 先判斷第二至四部分的段落分段是否正確,若題至的分段錯誤,有關部分的內容大意不
給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7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 考生漏空題至,不用評改有關部分的內容大意。
2. 以下哪項描述最能表達作者不想在聖誕節倒數的原因?(2 分)
A 不希望離開爸爸的身邊 A B C D
B 無法出外慶祝聖誕節 ○ ○ ○ ●
C 為爸爸病重一事感到痛心
D 不敢面對爸爸快將離去的事實
考核能力:理解
配合學習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分析:
A 錯誤: 在第 3 段,作者提到「當每一個人都興高采烈倒數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不想」,是因
為作者爸爸剛好因病入院,性命垂危,不知道還有多少日子能活着,所以作者不想倒數
爸爸的生命,不敢面對他快將離去的事實,才不願倒數,而非單單不希望離開爸爸的身
邊,陪着他,故選項 A 錯誤。
B 錯誤:作者不想在聖誕節時倒數,原因是作者爸爸性命垂危,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節日「倒數」
的活動就像為爸爸的性命倒數,而非無法出外慶祝聖誕節,故選項 B 錯誤。
C 錯誤:雖然文中「看着他性命垂危時的血,由管道噴濺到器皿之中,那是殘忍的」等句,可知
作者為爸爸病重感到痛心,但她不想倒數的原因是不願面對爸爸快將離去的事實,而非
只因痛心,答案欠準確,故選項 C 錯誤。
D 正確:作者在第 3 段提到當聖誕節每個人都興高采烈倒數時,惟有自己不想。這是因為當時作
者爸爸病重入院,性命垂危,隨時會喪失生命,如果作者參與倒數,彷彿在倒數爸爸最
後的日子,故選項 D 正確。
3. 作者在第 4 至 6 段描述爸爸入院後的身體狀況,試在文中找出一個四字詞形容當時爸爸的病況。
(2
分)
氣 若 柔 絲 (2 分)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人物形象
答案分析:
「氣若柔絲」一詞見第 9 段,意思是身體虛弱,生命垂危。在第 4 至 6 段,作者描述爸爸入院時,
只有四十二公斤,變得十分瘦削,身體虛弱得難以說話,只能微笑,用手用眼輔以呼吸表達想說
的話、不能走路,連走平路也會喘氣,甚至飲水也有困難,只能小口小口地喝,可見爸爸當時的
氣若柔絲。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8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4. 作者在回憶與爸爸有關的事件中,爸爸的形象是怎樣的?塗滿與正確選項相應的圓圈,每題限選
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6 分)
選項:
A 愛屋及烏
B 忍苦耐勞
C 慈愛堅強
D 關顧入微
E 內斂善良
F 包容體諒
A B C D E F
與爸爸一起拜年(第 8 段): ○ ○ ○ ○ ○ ●
爸爸在病榻上留意自己的舉動(第 9 段): ○ ○ ○ ● ○ ○
爸爸晚上等候自己回家(第 13 段): ○ ○ ● ○ ○ ○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人物形象
答案分析:(6 分,每道分題 2 分;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F 正確:包容體諒指寬容別人的過失,為人設想。第 8 段記述作者在拜年時躲於爸爸的背後,
雖然唸不準鄉下話,記不清親戚的稱謂,但爸爸總是會提醒自己。可見爸爸包容、體
諒作者的任性妄為。故選項 F 正確。
D 正確:關顧入微指細心地關心照料。第 9 段記述爸爸病重後,氣若柔絲的他在卧牀期間仍然
留意作者的一舉一動,而且爸爸即使患病也從不哭泣,卻會為了關心作者的小事而流
淚,可見爸爸對作者的關顧入微。故選項 D 正確。
C 正確:慈愛指仁慈而愛人,堅強指堅定剛強。第 13 段記述爸爸有兩三年的晚上等作者回家,
即使鼻管流流還是不顧一切地等,可見爸爸為了作者不計較地付出,非常慈愛,而且
病了也不怕,性格堅強,故選項 C 正確。
5. 根據本文第 12 段,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作者認為醫生沒有從病人的角度出發,是香港醫療服務制度的問題。 ● ○ ○
作者提及香港醫療服務,是為了批評醫生沒有把爸爸治好。 ○ ● ○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內容
答案分析:(4 分,每道分題 2 分;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正確:在第 12 段,作者提到香港的醫療服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貴客自理,病人不
單需要知道自己身體出現甚麼毛病,更要找到對的社工才能轉介。醫生對着垂危的病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9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人,竟毫不修飾地對病人家屬說「無得醫」。由此可見,作者認為醫生沒有從病人的角
度出發,是香港醫療服務制度的問題,故陳述正確。
錯誤:作者在第 12 段提到香港的醫療服務是要身受其害才能知其苦處,目的是以第 12 段的制
度及醫生的冷漠無情,襯托第 14 段提到自己的傷心欲絕,而非批評醫生沒有把爸爸治
好,故陳述錯誤。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0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6. 以下哪一項描述最貼近父親死後作者的心情?(2 分)
A 愁眉淚眼,痛入心脾。 A B C D
B 愛猶不及,暮想朝思。 ○ ● ○ ○
C 漸漸接受,苦中作樂。
D 灰心喪氣,生無可戀。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分析:
A 錯誤: 第 19 段提到,作者在爸爸過世許久之後,還會在回家路上哭起來,可見作者會愁眉淚
眼。但作者還提及自己對爸爸來不及的愛意,例如「那些來不及的擁抱和觸摸」,令作
者「念他、想他、夢他來不及」(第 18 段),又在第 19 至 20 段說好想再和爸爸一起,
設想他回來烘暖自己的手,表達對爸爸的愛猶不及和思念之情,故答案欠準確,選項 A
錯誤。
B 正確: 作者在第 17 至 20 段描述爸爸逝世後,原本想安排傭人、按摩椅等都全部不管用(第 17
段)
,「那些來不及的擁抱和觸摸」
(第 18 段)及「如今,夢他、想他來不及」
(第 19 段)
表現自己傷心難過,感到時間不足以讓自己對爸爸表達愛意,愛猶不及。作者又說好想
再聽見爸爸的聲音、看見他的眉毛、嗅他的氣味,和他一起,更設想爸爸仍在自己的身
旁,晝夜想念着昔日的情景,反映了對爸爸濃濃的思念,故選項 B 正確。
C 錯誤: 作者描述爸爸離開自己後,自己傷心難過,不斷哭泣,又好想再與父親見面,和他一起,
還設想他夜裏回來烘暖自己的手,更說到「我想這個冬天我不會感恩,並且會一直傷心
下去」,可見作者是難以接受爸爸的死訊,並不是漸漸接受,苦中作樂之意,故選項 C
錯誤。
D 錯誤:第 17 至 20 段表現了作者對爸爸朝思暮想,雖然作者感到傷心難過,極度思念爸爸,又
認為生命因為失去爸爸而變得黯淡,失去光采,但未有灰心喪氣,生無可戀之意,故選
項 D 錯誤。
7. 在第 16 段,作者描述自己鑽上爸爸的牀,這對刻畫爸爸的形象有何作用?(3 分)又運用了哪種
描寫手法?(答案須是兩字詞)(2 分)
作用:作者描述自己鑽上爸爸的牀阻止他踢被,擔心他虛弱的身體受不了風寒(1 分),令爸
爸病病殃殃、氣若柔絲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2 分)。
描寫手法: 側 面 描寫(2 分)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寫作方法 ── 側面描寫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1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答案分析:
:作者在第 16 段借描述自己鑽上爸爸的牀阻止他踢被,關心他虛弱的身體,又因為害怕自己鑽
上牀會弄着他,不一會兒又下了牀,致使爸爸病殃殃、氣若柔絲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側面描寫指通過刻畫其他人物或描繪環境,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作者在第 16 段通過記述
自己鑽上爸爸的牀阻止他踢被一事,側面描寫爸爸。
8. 作者在第 22 段提到「每個人像亮着了的燈泡,只有他一個熄滅,而我跟隨他黯淡」,這裏運用了
哪種寫作手法?(答案須為兩字詞)(2 分)並分別指出「熄滅」和「黯然」的意思。(3 分)
作者運用了 比 喻 (2 分)的手法。
爸爸的生命走到 盡 頭 (1.5 分),作者的生命也跟隨他失去 光 采 (1.5 分)。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寫作方法 ── 比喻法
答案分析:
比喻指利用事物的相似點,把甲物比作乙物,增強表達效果,豐富讀者聯想的寫作手法。作
者在第 22 段以「燈泡」比喻人的生命(「人」為本體;「像」為喻詞;「燈泡」為喻體)
,兩者
同樣會隨時間消逝,這裏運用了比喻法。
「燈泡」的特點是會發光,又會熄滅,作者以「燈泡」比喻人的生命,
「發光」代表生存,
「熄
滅」代表死亡。作者說只有爸爸的燈熄滅,意思是爸爸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而自己跟隨他黯
淡,是指沒有爸爸的生命彷彿失去了光采,再沒有人在身旁照耀着自己。
9. 作者說悲劇是「接踵而來」(第 1 段)的。綜合全文,概括說明作者爸爸的一生。(每道分題答案
不得多於 2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4 分)
作者爸爸的
說明
一生
:
年輕時 因 是 養 子 , 加 上 出 身 窮 10
困 , 常 常 被 看 輕 。 20
:
晚年時 患 上 重 病 住 院 , 受 到 冷 10
待 , 體 弱 得 痛 苦 不 堪 。 20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2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離世後 不能再擁抱和觸摸作者。
考核能力:綜合
配合學習重點:綜合篇章的內容
答案分析:
(4 分,每題分題 2 分)
作者在第 21 段提到爸爸是養子,一生坎坷貧窮,慣常被看不起,就算乘的士趕去急症室,還
會被的士司機嫌棄路程太短,覺得不值。
從作者在聖誕節時為爸爸佈置病牀(第 3 段)可知,爸爸晚年患上重病入院;在第 3 至 6 段,
作者提到爸爸性命垂危,身體極之虛弱,無法以言語溝通,不能走路,甚至連飲水也有困難,
反映出爸爸因為病重而痛苦不堪;第 12 段又提到醫生沒有從病人的角度出發,冷待爸爸的病。
評分原則:
⚫ 每道分題答案不得多於 20 字,多出的文字毋須評閱;如答案附有標題,亦須計算字數。
10. 綜合全文,為甚麼作者認為今年的水仙沒有開得像往年燦爛?(6 分)
作者覺得今年的水仙沒有開得像往年燦爛是對爸爸去世的感情投射。
(2 分)爸爸病重入院,作者
度過聖誕節時毫不高興,更由倒數活動聯想到爸爸生命的倒數。
(1 分)自從爸爸離世後,作者對
爸爸充滿思念,內心感到失落、寂寞(1 分)
,而且所有事情都跟隨爸爸離開而變得沒有意義,黯
然失色,包括作者的生命(2 分)。因此在作者眼中,仍舊開花的水仙亦不再像從前一樣燦爛。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主旨
評分原則:
⚫ 能準確理解作者對水仙花開感受的因由,最高給 2 分;
⚫ 能綜合文章重點,清楚析述爸爸離世與作者認為今年水仙沒有開得像往年燦爛的關係,最高
給 4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5-6 分)
能準確理解作者對水仙花開的感受的因由,充分說明爸爸離世與水仙花開的連繫,論述
具體清晰。
- 中品(3-4 分)
尚能理解作者對水仙花開的感受的因由,但有關爸爸離世與水仙花開的連繫說明概括,
闡述粗疏。
- 下品(0-2 分)
未能理解作者對水仙花開的感受的因由,也沒有緊扣爸爸離世與水仙花開的連繫作說
明,闡述粗疏或冗贅。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錯不加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3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第二篇
1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2 分)
說: 高興
秦王不說。
輕: 輕視
輕寡人與?
考核能力:理解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答案分析:(2 分,每道分題 1 分)
「說」,後作「悅」,於句中為形容詞,解作高興。這句話的意思是秦王不高興。
「輕」於句中為動詞,解作輕視。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是輕視寡人嗎。
(錯別字扣分準則︰只有 1 個不扣分,2 或 3 個扣 1 分,4 個或以上扣 2 分;最多扣 2 分,重錯不
加扣。)
1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3 分)
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他們)心有憤怒還未發泄,吉兆和妖氣就降臨在天上。
考核能力:理解
配合學習重點: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答案分析:
這句省略了主語「布衣之士」。「懷」指心中存有。「怒」解作憤怒。「未」表示否定,解作未、尚
未。
「發」解作抒發、發泄。
「休」指吉兆,
「祲」指妖氣。
「降」解作降臨。
「於」解作「在」
。「天」
指天上。
(錯別字扣分準則︰只有 1 個不扣分,2 或 3 個扣 1 分,4 個或以上扣 2 分;最多扣 2 分,重錯不
加扣。)
13. 對於秦王要求與秦國交換安陵一地,安陵君有甚麼反應?(2 分)
A 因膽怯答應了秦王的要求 A B C D
B 低聲下氣請求秦王收回想法 ○ ○ ● ○
C 以要守護先王封地拒絕秦王
D 不悅地一口拒絕秦王
考核能力:理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4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篇章的內容
答案分析:
A 錯誤:第 1 段記述秦王要以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之地,迫命安陵君接受這個要求,而安陵君
先感謝秦王的賞識,然後以守護先王封地為由,婉轉地拒絕了秦王的要求。可見安陵君
根本沒有答應秦王的要求,故選項 A 錯誤。
B 錯誤:安陵君只是委婉地拒絕了秦王的要求,但不是低聲下氣請求秦王收回想法,故選項 B 錯
誤。
C 正確:第 1 段記述安陵君先感謝秦王的施恩,然後以守護先王封地為由,婉轉地拒絕了秦王的
要求,故選項 C 正確。
D 錯誤:安陵君雖然拒絶了秦王的要求,但非並不悅地,而是委婉有禮地推卻秦王,故選項 D 錯
誤。
14. 面對秦王勃然大怒,唐雎害怕嗎?他如何回應秦王?(3 分)
唐雎不但沒有害怕(1 分)
,反而理直氣壯地與秦王辯駁,以士之怒能驚天動地,使天下人為其服
喪作回應(1 分),更拔劍而起以死要脅,令秦王屈服(1 分)。
考核能力:理解
配合學習重點:理解篇章的內容
答案分析:
(第 1 段)安陵君拒絶秦王的要求後,就派唐雎出使秦國。面對秦王的盛氣凌人,唐雎不但沒有
表現驚慌,反而理直氣壯地與秦王辯駁,再次拒絕交換領土的要求。
(第 2 段)秦王聽到唐雎的拒
絕後勃然大怒,對他說天子之怒足以血流千里,威脅唐雎就範。然而,唐雎卻以士之怒能驚天動
地,使天下人為其服喪作回應,後來拔劍而起,令秦王屈服。
15. 根據本文的記述,試分別指出安陵君和唐雎的人物形象。(答案必須是四字詞)(3 分)
安陵君: 忠 厚 誠 懇 (1.5 分)
唐 雎: 勇 敢 忠 心 (1.5 分)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考核能力:分析
配合學習重點:分析篇章的人物形象
答案分析:
第 1 段記述了安陵君低聲下氣地回覆秦王的要求,首先讚許秦王施恩,然後解釋因為要守護先
王的封地,故要拒絕秦王的命令。由此可見,安陵君面對秦王時措辭謹慎,委婉拒絕,反映
他忠厚誠懇的形象。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5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第 2 段提到,面對秦王的盛氣凌人,唐雎不但沒有表現驚慌,反而理直氣壯地辯駁秦王安陵君
何以不答應要求;後來,他更拔劍以死要脅,這都是出於他對安陵君的護主之心,可見他勇
敢忠心的形象。
評估學習重點佔分比例表
(甲部)評估學習重點 題號 佔分比例 得分
1. 能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1 4/26 (15%) /4
2. 能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2 3/26 (12%) /3
3. 能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3、4 6/26 (23%) /6
4. 能分析篇章的寫作方法 ── 多感官 5
4/26 (15%) /4
描寫
5. 能評價篇章的內容 6 5/26 (20%) /5
6. 能綜合不同篇章的內容 7 4/26 (15%) /4
得分: /26
(乙部)評估學習重點 題號 佔分比例 得分
1. 能分析篇章的結構,扼要概括篇章內容 1 12/61 (20%) /12
2. 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6 4/61 (7%) /4
3. 能分析篇章的人物形象 3、4、15 11/61 (18%) /11
4. 能理解、分析和綜合篇章的內容 5、9、13、14 13/61 (21%) /13
5. 能分析 篇章 的寫 作方 法 ── 比喻
7、8 10/61 (16%) /10
法、側面描寫
6. 能分析篇章的主旨 10 6/61 (10%) /6
7. 能掌握文言字詞的解釋 11 2/61 (3%) /2
8. 能掌握文言句子的解釋 12 3/61 (5%) /3
得分: /61
考核能力佔分比例表
(甲部)考核能力 題號 得分 佔分比例 得分
1 /4
理解 2 /3 13/26 (50%) /13
3 /2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6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4 /4
分析 5 /4 4/26 (15%) /4
綜合 7 /4 4/26 (15%) /4
評價 6 /5 5/26 (20%) /5
得分: /26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7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第二版 模擬試卷 01 中四 卷一 閱讀能力
成績:甲部(得分______/26)x 30%=______分
乙部(得分______/61)x 70%=______分
總分__________/100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18頁,共1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