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315 views7 pages

.pdf-2

Uploaded by

kiuspy72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315 views7 pages

.pdf-2

Uploaded by

kiuspy72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7

2014-2015 年度 下學期 中五級

班別:
中國語文 試卷一
姓名:

閱讀能力評分參考 學號:

考生得分
第一篇 /36
第二篇 /22
考生須知:
(一) 在本試題簿第 1 頁右上方填寫班別、 第三篇 /29
姓名。
總分 /87
(二) 本試卷根據三篇文章設題,第一篇佔
36 分,第二篇佔 22 分,第三篇佔 29
分,總分為 87 分。
(三) 全部題目都必須根據有關文章作答。
(四) 三篇文章見「閱讀能力考材」。
(五) 各題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簿指定的空格
內或橫線上。
(六) 本試卷文字題宜用原子筆作答。多項選
擇題則宜用鉛筆作答,方便修改答
案,並須把所選答案塗滿。

1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69909278 from CourseHero.com on 09-02-2023 09:21:08 GMT -05: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35893965/%E8%87%AA%E4%B8%BB%E5%AD%B8%E7%BF%92%E9%96%B1%E8%AE%80%E7%90%86%E8%A7%A3
第一篇

1 第一篇共有 17 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四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然後概述
第二、三、四部分的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段落寫錯,大意不給分)
部分 段落 大意

一  第 1 至 6 段(1 分) 指出兒子突然在自己的呼喚中消失,憶起兒子兩
歲時在遊樂場驚慌大哭的情形,太太和自己焦慮
不已,祈求兒子平安長大。

二  第 7 至 10 段(1 分)  指出自己從前(0.5)和現在都是讓父母親焦慮的
兒子(0.5),/[自己讓父母焦慮(0.5)]
因為這時代不比從前,(1 分)
焦慮是這世紀末的「心靈瘟疫」。(1 分)/[天下
父母,誰也不能免於焦慮(1 分)](3 分)

三  第 11 至 15 段(1 分)  指出兒子(突然在自己的呼喚中)消失,(1 分)
城市中有很多難以辨認的壞人(0.5 分),危險處
處(0.5)分 ,(歧途 0 分)
許多父母焦慮不已(0.5 分),祈求兒子平安長大
(0.5 分)。(「自己」而非「許多父母」欠普遍
性,扣 0.5)(3 分)

四  第 16 至 17 段(1 分)  指出兒子(突然在自己的呼喚中)消失(0.5 分),


其後重現(窗前向他招手) (0.5 分)
但(窗外)是一個複雜/變幻/難分真假的城市,(1
分)
自己仍然感到焦慮/擔憂。(1 分)(3 分)

2 第 2 段說「我成為一個焦慮的父親,陷入霧如堆棉的雨林,每塊棉絮之間都有一隻眼睛。」試
根據文意說明「雨林」和「眼睛」的意思。
 雨林:(這個世紀末)複雜/危機處處的社會/城市/世界;(2 分)
甚麼都不確定/變幻的社會/城市/世界(1 分),街道(0 分)
 眼睛:(這個世紀末)(社會上的)壞人/不懷好意/虎視眈眈的人 。(2 分)

3 作者為甚麼在第 8 段說「『焦慮』是這世紀末流行的『心靈瘟疫』」?試加說明。(4 分)
世紀末流行的心靈瘟疫,其實是指社會的集體焦慮感。(1 分)在這個治安不佳/危險的年代,
(1
分)父母經常擔心孩子出門後就回不來,(1 分)只要有「愛」與「危險」,「焦慮」便會不斷
增長並擴散,無人得以免疫,變得流行。(1 分)

4 在第 10 段,作者運用了甚麼手法描寫公寓內外的情景?(2 分)

2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69909278 from CourseHero.com on 09-02-2023 09:21:08 GMT -05: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35893965/%E8%87%AA%E4%B8%BB%E5%AD%B8%E7%BF%92%E9%96%B1%E8%AE%80%E7%90%86%E8%A7%A3
 比喻  擬人
 排比  層遞
A 、 A B C D
B 、    
C 、
D 、
(作者在第 10 段說「公寓是一座懸浮的島嶼」,即用了比喻手法,故正確;而作者又說盆栽正
「等待消渴」,用了擬人手法,故正確。答案是 A。)
5 假如把第 10 段的最後幾句改寫為下列句子以收結該段,對段旨表達而言,是否更為理想?試
略加說明。 (6 分)

「他們害怕會從電視中,突然看到我嗎?我早已長大,其實用不着擔心。但是,『這時代
不比從前了』!」
如果改寫為上述句子,對段旨表達而言,不會更為理想。第 10 段通過記述自己從前和現在都
是讓父母親焦慮的兒子,指出天下間所有父母時刻都在為孩子擔憂,焦慮不會因為孩子長大而
遞減。以上幾句把「自己的兒子」改為「我」,情感便較單一,難以表達天下父母愛子女的共
通性;再者,在「早已長大」一句刪去「雖然」這個連詞,便少了一重轉折的意思,減弱對表
達孩子雖然已長大,父母仍然擔心這個重點的效果。
評分原則:
‧ 寫出自己的觀點和此段的段旨。(2 分)
‧ 解釋自己的觀點。(4 分)

0 分答案
上品(5-6 分)中品(3-4 分)
如果改寫為上述句子,對段旨表達而 改寫也可以表達段旨。(觀點) 以上幾
言,不會更為理想。(觀點) 第 10 段通 句把「自己的兒子」改為「我」 ,也可
過記述自己從前和現在都是讓父母親焦 以表達自己從前和現在都是讓父母親
慮的兒子,指出天下間所有父母時刻都 焦慮的兒子。(觀點)
在為孩子擔憂,焦慮不會因為孩子長大
而遞減。(段旨) 以上幾句把「自己的兒
子」改為「我」,情感便較單一,難以表
達天下父母愛子女的共通性;(觀點)
再者,在「早已長大」一句刪去「雖然」
這個連詞,便少了一重轉折的意思,減
弱對表達「孩子雖然已長大,父母仍然
擔心」這個重點的效果。(不必有此觀
點,視乎圓滿程度,亦可給上品)

6 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2 分)
無從
根據第 13 至 14 段的內容,作者認為: 正確 錯誤
判斷

3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69909278 from CourseHero.com on 09-02-2023 09:21:08 GMT -05: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35893965/%E8%87%AA%E4%B8%BB%E5%AD%B8%E7%BF%92%E9%96%B1%E8%AE%80%E7%90%86%E8%A7%A3
自己不能辨識壞人。   
(陳述正確,作者說壞人「難以分辨」,自己「連好人與壞人都無從確定」。)

7 本篇多處提及夢及夢境,例如作者在第 2 段和 17 段提到「確知這不是夢」 ,第 4 段提及妻子的


夢,這對表達本文主題有何作用?(5 分)
作者在現實中,即在大飯店中看到兒子消失,所以在第 2 段和第 17 段說「確知這不是夢」 ; (1
分)而第 4 段寫妻子在夢中看見兒子被嘴巴吞沒的噩夢, (1 分)既反映現實社會中危機處處,
(1 分) / (或) 無論在真實的情況(1 分)或是在夢裏(1 分),社會也是危機處處。(1 分)
也抒發父母對孩子的擔憂,(1 分)
使感情含蓄/深厚。(1 分)

第二篇
8 第二篇共有 7 個段落,按結構可分為四個部分。以下哪項段落區分較為合理?(2 分)
A 第 1 段屬於第一部分;
第 2、3 段屬於第二部分;
第 4、5、6 段屬於第三部分;
第 7 段屬於第四部分。
B 第 1 段屬於第一部分;
第 2、3、4 段屬於第二部分;
第 5、6 段屬於第三部分;
第 7 段屬於第四部分。
C 第 1、2 段屬於第一部分;
第 3、4 段屬於第二部分;
第 5、6 段屬於第三部分;
第 7 段屬於第四部分。
A B C D
D 第 1、2 段屬於第一部分;
   
第 3 段屬於第二部分;
第 4、5 段屬於第三部分;
第 6、7 段屬於第四部分。
(第 1 段以問句開啟篇章,屬於第一部分;第 2、3、4 段論說幸福歡樂與心靈門窗暢開程度的關
係,屬於第二部分;第 5、6 段轉而論說人要適時調整心靈的百葉窗,屬於第三部分;第 7 段總
結全文,屬於第四部分。)

9 作者在第 2 段說「但是,所謂幸福與歡樂,與心靈之窗的暢開程度,只在一般情況來說,是成
正比的」,這句話在結構上有甚麼作用?(2 分)
A 引發聯想
B 引起下文 A B C D
C 承上啟下    
D 首尾呼應

4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69909278 from CourseHero.com on 09-02-2023 09:21:08 GMT -05: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35893965/%E8%87%AA%E4%B8%BB%E5%AD%B8%E7%BF%92%E9%96%B1%E8%AE%80%E7%90%86%E8%A7%A3
10 承上題,試說明作者怎樣利用這句話發揮上述作用。(4 分)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應該盡可能地敞開心靈,面對大千世界,會獲得更
多的幸福和快樂,這句話既承接了上文所說,心靈受外界的的光和熱湧入,才會有生機、生
趣、靈感等正面影響 / 外界對人的積極影響的普遍性, (2 分)同時又引出了下文關於其他種
種特殊情況的議論,例如外界對人帶來的負面影響,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2 分)
(9 題答 A,D,10 題則不給分。9 題答 B,10 題可給「啟下」的分數)

11 作者在第 5 段說要「安裝窗簾」,但隨後卻說「不僅捲起百葉簾,而且洞開窗扉」,這與全文
的思想是否矛盾?試加以評論。(5 分)
這與全文的思想沒有矛盾。
因為本文思想是想幫助人們用正確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1 分),從而得到幸福/快樂;(1 分)
(主旨對,後面兩項解講,亦可給主旨的分。)
人們一方面要「捲起百葉簾,洞開窗扉」,正確地面對外界的是非風雨,開闊視野;(1.5 分)
另一方面,也要調節自己的態度,就是「安裝窗簾」 ,避免有好高騖遠、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
非分之心,這樣才能活得幸福和快樂。(1.5 分)
審題不清,不明本題所問為「安裝窗簾」、「不僅捲起百葉簾,而且洞開窗扉」跟全文的思想
是否矛盾,而非問「安裝窗簾」與「不僅捲起百葉簾,而且洞開窗扉」是否矛盾。若審題錯
沒提過全文思想,則 0 分。)

12 在第 6 段,作者以比喻手法說明百葉簾的作用。試根據段旨,把答案填寫在下表橫線上。
喻體 喻意
瀉入的光線太強  取得成績/獲得收益/成功發財/過多的讚美/過多的慾望
(的時候)。(有「光」0 分) (2 分)
陰雨綿綿  遇到不如意事/深感壓力/蓄滿焦慮(的時候)。 (2 分)

13 試概括第二篇的主旨。(5 分)
第二篇的主旨以心靈百葉窗比喻(0.5)人生態度(0.5)
說明人生總是要面對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和生命的順逆境,(1 分)
所以人們一方面(應該洞開窗扉,敞開心靈,)正確面對外在的人事;(1 分)
還要(調節百葉簾,審視自己,)調節自己的態度在最恰當的狀態(1 分)
(保持心境平靜,)才能活得幸福和快樂。(1 分)

第三篇
14. 試解釋下列句子中標有▲號的字,把答案寫在橫線上。(5 分)

(1) 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匡:__扶正、糾正、匡扶__


(2) 此固適庶爭奪之禍所從起也。 固:__當然、誠然/固然/本來就/確實/正是/真的是__

5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69909278 from CourseHero.com on 09-02-2023 09:21:08 GMT -05: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35893965/%E8%87%AA%E4%B8%BB%E5%AD%B8%E7%BF%92%E9%96%B1%E8%AE%80%E7%90%86%E8%A7%A3

(3) 乃屬世子於宋襄公。 屬:託付/交託(1 分)


▲ (托/交給 0 分)
(4) 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 適:迎合/合於/逢迎(1 分)
▲ 奉承/取悅/討好(0.5)
博得喜愛(0 分)
(5) 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無以御之。 御:_駕御、治理/駕馭(1 分)
▲ 控制/掌控(0.5)_

15.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2 分)
管仲病且死,桓公問誰可使相者。
管仲患病(0.5 分)將死(0.5 分)的時候, 齊桓公問他誰可以(繼)任宰相。(1 分)

16. 作者認為管仲與「五公子之亂」有什麼關係?試簡略說明。(5 分)
_____(作者認為「五公子之亂」因管仲而起)。齊桓公貪戀女色,娶了多位夫人(1 分),管仲並無勸
阻,(1 分)因而埋下嫡子和庶子相爭。(1 分)
管仲(深知齊桓公諸子的爭位糾紛不能避免),卻建議齊桓公把世子託付於宋襄公(1 分),終令宋
國出兵介入齊國的繼位紛爭。(1 分)_______

17. 試判斷下列陳述,選出正確答案;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2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桓公對管仲言聽計從 ○ ● ○

18. 作者在文中以商湯任用伊尹一事和甚麼構成對比?試說明兩者如何構成對比。
(1) 以商湯任用伊一事對比:____齊桓公任用管仲_________(2 分)

(2) 說明:____商湯任用伊尹,令君主疏遠不仁小人;齊桓公用人無方,他信任管仲,管仲卻未

能防止小人禍國_____(2 分) (1)錯,(2)亦無分。

19. 根據第三篇的內容,作者在文中引述《傳》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麼?(2 分)
A. 說明齊桓公重用小人,責任全在管仲 A B C D
B. 證明管仲已盡力勸阻齊桓公任用小人 ● ○ ○ ○
C. 說明齊桓公其實對管仲十分猜忌
D. 以上皆不是

6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69909278 from CourseHero.com on 09-02-2023 09:21:08 GMT -05: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35893965/%E8%87%AA%E4%B8%BB%E5%AD%B8%E7%BF%92%E9%96%B1%E8%AE%80%E7%90%86%E8%A7%A3
20. 根據第三篇和下文,回答下列問題:
景公[1]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無為禮。」上大夫晏子蹴然改容曰:「君
之言過矣!群臣固欲君之無禮也。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弒君,而禮不使也。禽獸以力為政,
彊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禮,則是禽獸也。群臣以力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將安立
矣!禮不可無也。」
公不聽。少間,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舉則先飲。公怒,色變,抑手疾視曰:「嚮
者夫子之教寡人無禮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舉則先飲,禮也?」
晏子曰:「嬰敢與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無禮之實也。君若欲無禮,此是已!」
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聞命矣。」
(《晏子春秋(節錄)》)
註:
[1] 景公:齊景公,春秋時齊國君主。

(1) 根據第三篇和本文的內容,試指出齊桓公與齊景公在用人方面的不同態度。(4 分)
齊桓公愛信用迎合自己的人,(1 分)例如對自己迎娶多位夫人也不作勸阻的管仲及背棄人情迎合
自己的易牙、開方和豎刁(1 分)
齊景公用人方面,他以不迎合自己 1 的晏子為上大夫。景公與大夫暢飲而不欲講求禮節,晏子向
景公示範無禮的情況,以道出禮對政權鞏國的重要性。(1 分)
(或) 齊景公用人而納諫,(1 分)景公與大夫暢飲而不欲講求禮節,晏子向景公示範無禮的情況,
以道出禮對政權鞏國的重要性,齊景公接訥此諫言。(1 分)
齊桓公用人而不納諫(1 分),管仲觀他不要用易牙、開方和豎刁背棄人情迎合君主的小人,但齊桓
公仍用這些人。(1 分)

(2) 試根據管仲評價易牙、開方和豎刁的原則,評論晏子是否不可重用的人。(5 分)
參考:我不認為不可以重用晏子:根據管仲評價易牙等人的原則,凡為了接近權貴而不擇手
段,不近人情的人,都不可以重用。2 景公與大夫飲酒時欲不講求禮節,此時晏子指出禮的重要
性,若無禮則令景公不能安坐君主之位;1 景公不聽,晏子更示範無禮的情況,說明禮之必要。
1 由此可見,晏子能堅持原則,沒有逢迎景公,1 故並非不可重用。
(上品:4-5,準確理解作者的看法,論點合理,事例恰當,論述簡明扼要。
中品:2.5-3.5,尚能理解作者看法,論點合理,事例尚可,論述平穩。
下品:0-2 對作者看法的理解不準確甚或錯誤,論點不清或不合理,欠事例或所舉事例不當。)

──全卷完──

7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69909278 from CourseHero.com on 09-02-2023 09:21:08 GMT -05: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35893965/%E8%87%AA%E4%B8%BB%E5%AD%B8%E7%BF%92%E9%96%B1%E8%AE%80%E7%90%86%E8%A7%A3
Powered by TCPDF (www.tcpdf.or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