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1K views4 pages

文言文練習

Uploaded by

荔枝七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0% found this document useful (0 votes)
1K views4 pages

文言文練習

Uploaded by

荔枝七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We take content rights seriously. If you suspect this is your content, claim it here.
Available Formats
Download as PDF, TXT or read online on Scribd
You are on page 1/ 4

24 文言虛詞:

助詞、嘆詞、兼詞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後,準備拓展外城。他來到朱雀門前,抬頭看見門額上
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奇怪,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為什麼不寫『朱雀門』三個字,
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麼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把『之』字
作為語助詞。」趙匡胤聽後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之乎者也這些虛字,
能對什麼事情有幫助啊?」)
民間有一句流傳的諺語,充分肯定了虛詞的作用:「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文言虛詞是學習文言文的鑰匙,不得不用心學習啊!

一、認識文言虛詞
文言虛詞,即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實在意義的文言詞。主要包括代詞、副
詞、介詞、連詞、歎詞、助詞、兼詞。本章介紹歎詞、助詞和兼詞。

二、分類及示例

是附加在詞、短語、句子上起輔助作用的詞。根據其所起輔助作用,可分為結構助詞
助詞
(主要有之、者、所、然等)和語氣助詞(主要有也、矣、焉、耳、哉、乎等)。
是表示感歎或呼喚、應答的詞。常用的感歎詞是「矣」和「焉」,還有「乎、與(歟)、
嘆詞
邪(耶)、哉、噫、嘻、嗟乎、烏呼」等等。
指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音詞,其讀音往往也與兩個字的讀音(或聲母、或韻
兼詞 母)相關,主要有「諸(之於)」、「焉(於之、於此、於彼)」、「盍(何不)」
「耳(而已)」、「叵(不可)」、「旃(之焉)」等。

掌握文言虛詞的方法如下:
(1) 整體理解法:先忽略難以理解的詞,從整句、整段的語境中推斷其用法;
(2) 誦讀法:從斷句、句讀的依據去理解詞義;
(3) 歸納發現法:通過歸納、總結,發現文言虛詞的運用規律,總結到一定程度便能獨立作出分
析和判斷;
(4) 比較異同法:比較文言文和白話文兩者的異同,有助於加強理解,加深印象。

練習 24  1
初中中國語文:語文基礎知識精進篇 「中三級」

一、判斷

在以下對文言虛詞的解釋正確的加上「」號,解釋錯誤的加上「✗」號。

例子: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中,「而」是連詞,表示轉折關係, (  )
解作「但是」「卻」。

1.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也」是語氣助詞,在句中表示 ( )
語氣的停頓。
2.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陳情表〉),「於」是介詞,引出動作涉及的 ( )
對象,解作「與、跟、同」。
3.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鴻門宴〉),「以」是介詞,表示動作、行 ( )
為產生的原因,解作「因為」「由於」。
4.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穀中者。(〈石鐘山記〉),「且」是連詞,表示並列, ( )
解作「一邊……一邊」。
5. 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乎」是語氣助詞, ( )
表示疑問,相當於「嗎」或「呢」。
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者」是助詞,用於 ( )
判斷句,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

二、選擇題

下列加下劃線的文言虛詞表達了哪種語氣?試把適當的英文字母填在表格內。

A. 陳述 B. 疑問 C. 反問 D. 判斷

句子 語氣

1.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 吾王庶幾無疾病歟?(〈莊暴見孟子〉)

3.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庖丁解牛〉)

4. 萬鐘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5.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練習 24  2
24 文言虛詞

三、圈出句中兼詞,並寫出其中包括哪兩個字的意義。

句子 兼詞 用法

1.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愚公移山〉) 諸 兼代詞「之」和介詞「於」兩個詞。

2.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桃花源記〉)

3.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史記·項羽本紀〉)

4.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論語·公冶長〉)

四、閱讀以下文言文,然後回答問題。

晉平公與群臣飲,飽酣,( )喟然歎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
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披襖( )避,琴壞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
曰:「今者有小人言於側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
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1. 文中括號內依次應填的虛詞是 ( )
A. 遂  而  則 B. 乃  而  故
C. 乃  以  則 D. 遂  以  故

2. 分析下列四句中「之」字的作用,其中三句用法相同的是 ( )

I. 惟其言而莫之違 III. 是非君人者之言


II. 援琴撞之 IV. 左右請除之

A. I、II、III B. II、III、IV C. I、III、IV D. I、II、IV

3. 下列那一項說法不正確: ( )

A. 「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兩個「莫」字意義不相同。
B. 「師曠侍坐於前」、「琴壞於壁」、「有小人言於側者」中三個「於」字意思相同。
C. 「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兩個「也」字作用相同。
D. 「以為寡人戒」的「以」與〈出師表〉中「愚以為宮中之事」的「以」意思相同。

練習 24  3
初中中國語文:語文基礎知識精進篇 「中三級」

五、閱讀以下文言文,然後回答問題。

孔子窮乎陳 蔡  之間,黎  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 


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  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裝為
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炱 入
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孔子歎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
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難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

【註釋】

① 陳蔡:春秋時陳國和蔡國。
② 藜:野草,這裏指野菜。
③ 爨:燒火煮飯
④ 甑:似蒸籠的食具。
⑤ 炱:煤灰。

1. 下列句子中粗體的虛詞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

A.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 乎:介詞,在
B. 顏回索米,得而爨之 而:助詞,表修飾
C. 所恃者心也 所:助詞,與後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
D. 而心猶不足恃 猶:還是

2. 寫出下列有橫線句子中虛詞的用法。

句子 虛詞的用法

例:孔子窮乎陳蔡之間 結構助詞,相當於「的」。

(a) 所信者目也

(b) 知人固不易矣

(c) 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

(d) 故知非難也

練習 24 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