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电商为何如此强大?
11 月 21 日,在 2024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大会相关负责人发布了跨境电商竞争力研究系列报告。
据悉,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推广行业经验与最佳实践,世界互联网大会基于国际组织定位,开展了跨境电商竞争力研究,并形成了针对国别维度、平台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三份研究报告。
其中,国别维度研究报告选取了来自六大洲的 55 个代表性国家,从营商环境和产业竞争力两个维度分别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经过数据收集、处理和量化分析,将这些国家分为四个竞争力象限。
国别维度研究报告显示,比利时、中国、墨西哥、新加坡、美国等 23 个国家处于第一象限,这些国家拥有良好的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跨境电商发展相对成熟,营商环境和产业竞争力相互促进。
报告指出,中国在跨境电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国际规则参与、跨境交易与便利化等方面表现突出。例如,中国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电子商务”做出了明确的开放承诺;针对跨境电商“B2B 直接出口”“出口海外仓”等制定了专门的海关监管方式,提高了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便利度;为扩大进口,制定了“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方式,有效降低了国内采购及物流成本,促进了东南亚国家、欧洲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化妆品的出口。
此外,中国在产业基础、贸易市场和生产要素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发展水平,这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主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巴西、印度、以色列、挪威、俄罗斯、泰国、土耳其等国家属于第二象限国家,它们具有较高的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但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第三象限包括阿根廷、智利、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等 10 个国家,这些国家的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和产业竞争力潜力有待释放,跨境电商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第四象限包括保加利亚、捷克、希腊等 15 个国家,它们的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发展较好,但产业竞争力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别维度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完善法律框架、参与国际规则、降低清关成本和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可以为跨境电商产业提供有力支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是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
采写:南都记者黄莉玲、吕虹、王子黎 发自乌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