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引擎seo搜索引擎推广课程 - 有权威的专家

10 月 20 日晚,出门问问宣布完成由谷歌投资的 C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 海纳亚洲、圆美光电和歌尔声学。此轮投资谷歌不控股,出门问问团队仍拥有绝对控制权。不过,出门问问并未公布此轮具体融资额,仅表示累计融资 75

出门问问获谷歌 C 轮融资,它是如何做到的?

10 月 20 日晚,出门问问宣布完成由谷歌投资的 C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 海纳亚洲、圆美光电和歌尔声学。此轮投资谷歌不控股,出门问问团队仍拥有绝对控制权。不过,出门问问并未公布此轮具体融资额,仅表示累计融资 7500 万美元。

出门问问是一家从事语音识别、垂直搜索的创业公司。产品包括出门问问语音搜索 APP、智能手表操作系统 Ticwear 及智能手表 Ticwatch,并成为 Android Wear 在中国的独家语音搜索合作伙伴。创始人李志飞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此前在谷歌从事语音识别方面的工作,是典型的技术男。

他们是怎样一群人

在去年的虎嗅 F&M 节上,李志飞曾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工程师或科学家。”在中国,有这种技术信仰的人和团队不在少数,但面对中国市场的大环境,迫于无时不在的外部压力,产品和技术往往不得不向资本、营销让步。

而李志飞和他的团队刚刚上路,至于他们能在技术驱动的道路上走多久,则还是一变数。

据公开资料显示,出门问问在创业之初便拿到了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 162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2013 年 12 月获得由 SIG(海纳亚洲)领投,红杉和真格资金跟投的 B 轮近千万美元融资。

他们做过怎样的产品

李志飞在多个场合的演讲和访谈中都明确指出,他的目标是打造下一代移动搜索引擎,以语音代替关键词作为第二代搜索引擎的入口。

所以,他创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开发了出门问问这款语音搜索 APP,也就是他所说的中文版“Google Now”最初的形态。在这款应用中,你可以通过输入语音,查询想要获得的信息。随着数据基础的不断夯实,出门问问几乎已经能够覆盖国内用户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有点像以语音搜索为入口的大众点评或美团。 根据出门问问官方提供的数据,出门问问 APP 装载量已达数百万。

二、Ticwear

Ticwear 作为罕有的几家做 Android Wear 中文 ROM 的初创公司,保留了 Android Wear 的大部分体验,并且将自家的出门问问语音搜索植入 ROM 中。虽然仍有不少用户对此颇有微词,但从本土化体验来看,Ticwear 较之外来户 Android Wear 明显好用不少。更何况它还能够兼容 iOS 与 Android 双系统。

此外,Ticwear 还学习小米模式,保持每周迭代,其发布八个月以来,已迭代了几十余次。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Ticwear 3.0。

在国内做智能手表 ROM 的厂商中,Ticwear 已经走在了前列。这一点通过淘宝搜索页面满屏的“免费刷 Ticwear 系统”就可见一斑。

三、Ticwatch

在迈出坚实的两大步之后,出门问问终于把目光投向智能硬件领域。7 月 1 日,Ticwatch 在京东商城开始预售。其外观像极了表盘瘦身后的 Moto 360。从官网的宣传视频和文案可见,Ticwatch 的目标是成为一款能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智能手表。

然而,Ticwatch 对于自身的续航能力却是绝少提及。在六月的产品发布会上,李志飞称 Ticwatch 将采用低功耗的 Sensor hub 处理器,并运用磁吸式无线充电。但从规格参数来看,Ticwatch 电池容量仅为 300mAh,比 Moto 360 320mAh 的电池容量还要小些。考虑到后者不堪入目的续航力,Ticwatch 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是有些让人担心。

在笔者看来,对于国内用户来说,Ticwatch 最大的吸引力无非两点。

一是 Ticwear 操作系统带来的本土化体验。其稳定性是其他国产 ROM 所不具备的,兼容性上,Ticwear 更是可以兼容 iOS 与 Android 双系统,其用户基础的规模是可观的。

二是低廉的价格。从京东预售页面可见,Ticwatch 的起售价格为 999 元,这个价格对于国内不少想要体验智能硬件产品,又苦于没钱买苹果表,没工夫刷 Moto360 的用户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出门问问宣称,该定价已紧贴 Ticwatch 的成本价,而他们将会在迭代产品中延续主打低价的定价策略。

从这个意义上讲,出门问问确实已经有意在营销上发力。对于一家以技术为终极导向的创业公司而言,接下来的路,才是最艰难的。

据悉,Ticwatch 在京东上的众筹金额达到了 800 余万人民币。这个成绩即便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也只能算中规中矩。

Ticwatch 将要面对的对手

在国内做智能硬件,都绕不过小米这一家。虽然万众瞩目的小米表还没有登场,但 79 块钱的小米手环已经在智能硬件圈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目前来看,出门问问和小米还不存在直接的产品竞争。小米手环的定位是一款功能单一的运动手环,无论是在功能的丰富性还是与手机端的互动性上,都不能与 Ticwatch 同日而语。何况 Ticwatch 已经有了 Ticwear 的基础。

至于国内其他主打廉价的智能手表产品,则多为滥竽充数之作。但在中高端智能手表市场,有华为 Watch、LG Watch 以及可能推出的国行版 Moto360 存在,Ticwatch 的上升空间也不是很大。

所以,主打低价市场的战略才是最为可行的,而且对于出门问问来说,这也是一次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产品品质和影响力的机会。

据虎嗅了解,出门问问的人员构成中,工程师所占比重达到了 70%。这种人员结构,从好的方面来说,可以保证出门问问在研发和产品上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市场推广的落后,在营销策略上落后于对手。

所以,就像本文开篇所言,出门问问有时显得过于低调,甚至寡言,这固然可以为他们赚取一票小众拥趸作为种子用户,然而就将产品推向市场而言,可能并无多大帮助。

总的来说,出门问问的整个发展历程有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从 APP,到操作系统,再到智能手表。从软件向硬件,不断接近底层并将自己的核心产品融入底层的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层次感和较高的可执行度。对于一家技术驱动的创业公司来说,这种层层递进的发展战略,恰恰是其系统化、结构化、甚而木讷、刻板的工程师文化的最好体现。

出门问问获谷歌 C 轮融资,它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