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千年出海之路:从古窑遗址到全球市场的产业升级
东南网11月14日报道 - 在"万千气象看福建·唱响海上牧歌"网络主题活动中,记者探访了世界闻名的德化陶瓷产业,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工艺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焕发新生。
德化陶瓷的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屈斗宫古窑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之一,见证了这段辉煌历史。考古发掘显示,该窑址面积达1015平方米,出土文物600多件,充分展示了古代德化窑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贸易盛况。
如今,德化已发展成为"世界陶瓷之都",拥有4500多家陶瓷企业和10万从业人员。2024年1-9月,德化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达476.3亿元,同比增长13.1%,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创新是德化陶瓷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同鑫陶瓷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了现代化的7条自动化生产线和5条烧成窑炉,年产量达百万件。企业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运用3D打印等新技术,年出口额达190万元,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在外贸路上走得更轻松。"
当地政府为支持陶瓷产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德化县税务局江晓琴介绍:"我们实施出口退税'三即'审批(即来、即核、即退),并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帮助企业了解最新税费优惠政策。"
在龙鹏艺术馆,明代何朝宗的《渡海观音》等珍品展示了德化陶瓷的艺术高度。如今,这种艺术传承与现代产业完美结合,使德化陶瓷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
从千年古窑到现代化生产基地,德化陶瓷的出海之路不仅延续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商贸传统,更通过产业升级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