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进出口为何逆势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 19.8 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尤为突出,进出口总值达 9.82 万亿元,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相较去年同期提升 1.9 个百分点至 49.6%。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民营企业在我国外贸领域的重要地位。
浙江传化合成材料公司总经理王长银表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如国外需求降低、海运费用上涨、集装箱短缺等,但公司通过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成功保持了出口量的逐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稀土顺丁橡胶销量同比增长 347%。
然而,疫情也给一些外贸民营企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订单取消、开工不足、货物滞港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高企等因素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民营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从增长速度来看,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 13.6%,比整体增速高出 4.2 个百分点,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6.5 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来看,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15.3%,高出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 6.7 个百分点;农产品、基本有机化学品、医药材及药品进口增速也均高于全国同类产品进口增速。从市场开拓来看,上半年民营企业对东盟、拉丁美洲、中亚五国的进出口增速分别为 20.5%、16.4%、53.3%,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齐冠钧认为,民营企业对市场高度敏感,能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保持竞争力。
李志起认为,民营企业的韧性来自于其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灵活调整能力。他以江苏泰慕士针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今年上半年通过攻克技术难点,成功推出环保可降解的聚乳酸面料和针织防切割面料,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此外,李志起还指出,浙江传化合成材料公司通过及时调整业务模式,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接单业务模式,在满产的情况下解决了产品胀库问题,实现了经营的平稳运行。同时,不少外贸企业主动尝试数字化改造升级,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李志起认为,民营企业外贸持续向好,除了本身有扎实的竞争力,还得益于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实施。国务院办公厅 5 月份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出了 13 条政策措施,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多地建立外贸企业“白名单”制度,在货物通关、融资贷款、复工复产、招工用工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贸保稳提质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然而,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李志起建议,民营企业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盲目扩大产能,应注重追求利润的增长,通过收取保证金、预付款等方式降低风险,同时减少高度定制化产品订单,将标准性、兼容性较强的产品作为主要出口方向。
齐冠钧建议,政府层面应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引导民营企业合理利用汇率避险工具,提升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提升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的精准性。
展望未来,随着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锐意进取,其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