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走弱,2023 年中国外贸如何减压?
《年终经济观察:外需走弱,2023 年中国外贸如何解压?》
中新社北京 12 月 23 日电(记者 李晓喻)2022 年,中国外贸顶住重重压力,实现了稳定增长。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明年挑战更多,但久经考验的中国外贸仍有望稳中向好,带动经济整体复苏。
目前,中国外贸整体运行态势平稳。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前 11 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 38.34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8.6%。其中,出口 21.84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1.9%;进口 16.5 万亿元人民币,增长 4.6%;贸易顺差扩大 42.8%。今年中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几无悬念。
这一业绩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也相当亮眼。日本已连续 16 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其中 11 月贸易逆差创近十年同期新高;韩国今年以来贸易逆差已刷新历史纪录。
但中国外贸也并非高枕无忧。由于外需不振,中国单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已连续四个月下滑,四季度这一传统外贸旺季似乎也没有“旺起来”。而 2023 年,外需低迷将给中国外贸带来更大考验。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 2.7%,且有 25%的概率增速会低于 2%。按 IMF 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的判断,明年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更加悲观,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只有 2.2%。
另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23 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或将只增长 1%,远低于此前预测的 3.4%,这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WTO 指出,此前对 2023 年的贸易预期似乎“过于乐观”,因为现在能源价格飞涨,通胀范围更广,而且乌克兰危机没有减弱的迹象。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增长前景黯淡,意味着明年海外需求总量将出现下降,叠加欧美通胀仍处高位,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等不利因素,明年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外需整体萎缩背景下,明年国际市场“分蛋糕”之争势必越发激烈。中国须抓紧时间加大力度稳外贸,才能争取先机,避免外贸增速出现显著下滑。
行动已经开始。继江苏、浙江、广东等外贸大省组织外贸企业组团赴欧洲、日本等地“抢订单”后,中国不少地方、行业协会都行动起来,为企业出境参展、开展商务洽谈提供便利。一些动作快的企业已尝到甜头。例如德国慕尼黑国际体育用品展期间,参展的 50 多家企业签署订单金额约 1800 万欧元,意向订单金额约 3500 万欧元。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称,民营企业久经市场考验,大多经验丰富,反应灵敏,创新能力强。民营企业不失时机出海“抢订单”,将为中国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宏观层面,作为明年中国经济政策“风向标”,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分析人士认为,这预示着一系列旨在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市场多元化的稳外贸政策将陆续出台。
魏建国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加之外贸企业积极性和敢闯敢干精神得到充分调动,明年中国外贸料将继续平稳增长,对中国经济作出贡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