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展品为何能成为网红商品?老字号出海为何受热捧?
在进博会上,有一个炫彩艺术装置吸引了众多目光。走近一看,原来是即将揭幕的上海人文交流馆!步入多巴胺风格的馆内,可以看到上海企业收购西班牙百年美食品牌,将全球美食带入国人餐桌;进博“网红展品”成为“网红商品”;老字号出海大受欢迎;进博展商乐高变成投资商……在这座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有许多不可不说的“进博故事”。11 月 5 日,上海馆将正式开始讲述这些故事。
上海馆馆外,多巴胺风格的色彩、新潮的城市简笔画、剪纸效果等元素,描绘了一幅浦江两岸五光十色、物阜民丰的胜景。馆内则是一个 400 多平方米的“世界会客厅”,设有“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一带一路名品”“本土品牌国际化”“品牌联手出海”“老字号产品创新”等 7 个主题展区,展示了 90 个本土精品和海外优品,围绕进博会“四大平台”溢出效应,生动讲述了“进博故事”。
“国际采购主题展区”主要展示了光明食品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成果。如今,我们熟知的一些食品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只做自己的产品,而是依托进博会的平台优势,加大国际采购力度,使全球食品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完整,让国人不出国门,也能品尝到全球的美味。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光明集团收购了西班牙百年高端海鲜罐头和熟食品牌企业 ALBO(阿尔伯);并购了意大利 SALOV 集团和法国葡萄酒经销商 DIVA 公司,引入了高端橄榄油品牌翡丽百瑞和法国高档红酒品牌;旗下福新面粉在第二届进博会上,与烘焙世界杯官方指定合作品牌——法国伯爵、王后面粉成功“牵手”。
这些“进博好物”如今已在各大商场、超市、电商等销售渠道有售。
进博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为各国参展商的商品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随着进博的溢出效应,这些在进博会上展示的商品也逐渐走进了线下商超,走入了千家万户,“网红展品”变成了“网红商品”。
在“展品变商品”主题展区,展出了历届进博会的“网红”展品,如塞尔维亚的特色商品黑松露片、秘鲁的“温暖驼”羊驼毛玩偶、阿根廷帕拉蒂托马黛茶、捷克水晶制品、巴基斯坦喜马拉雅盐灯、意大利清洁用品大公鸡管家、法国百年工艺马蹄铁洗护用品等。
在“展商变投资商”主题展区,讲述的是进博会参展企业成功投资中国、深耕上海的故事。丹麦乐高带来的悟空小侠系列曾在 2020 年第三届进博会进行全球首发,上海的乐高主题乐园也将于明年开业。
依托进博会,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了贸易、金融、物流、科技、人文等全方位合作。在“一带一路名品”主题展区,有玛戈隆特与白玉兰真丝跨界打造的丝路宝船瓷器,有敦煌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合作、采用国家非遗技艺制作的梵高向日葵古筝和莫奈鸢尾花琵琶,还有印度尼西亚燕窝“夏羽燕”、叙利亚贝壳镶嵌工艺首饰盒、阿富汗的羊毛毯、青晶石、尼泊尔颂钵、孟加拉的黄麻手工艺品等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特色产品。
也是借助进博会,上海众多本土品牌打开国际视野,与国际品牌、全球资源合作交流,建立起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了新突破。在“本土品牌国际化”“品牌联手出海”“老字号产品创新”3 个主题展区,可以看到这些老字号的新面貌——
上海蜂花远销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加净出口的品牌产品已连续多年稳坐国内牙膏自主品牌出口第一的宝座,中华药业“龙虎”的清凉油系列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一大名品,海派中药中华老字号雷氏则带来了日内瓦发明展金奖展品丹参片。
蝴蝶牌缝纫机历经百年历史、已成功转型为全球工业缝纫机先进制造商,带来的两款多功能迷你缝纫机产品。
上海老字号阿咪食品收购了比利时家族巧克力品牌宝利诺。还有沈大成今年的上海伴手礼新品“仙桃贺寿”、老香斋荣获蝴蝶酥制作技艺大赛金奖的蝴蝶酥,乔家栅与人气手游“月圆之夜”“原神”跨界合作的糕点、西区老大房携手一大会址推出的“老糕兴综合糕点礼盒”等。
凤凰的高端国礼款自行车,曾作为外交礼品用车赠送给来访的国家领导人;红双喜的“五环盛会”乒乓球拍则聚焦“2024·相约巴黎”,将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与辉煌走向世界;回力展出的 WB-X 鞋款曾登入 WDCC 2023 海外展,为海外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设计的窗口。
得物为上海馆带来了他们进博首发产品——得物人工智能查验鉴别设备。该设备通过自研的硬件集成,能够快速完成商品多角度的信息采集和存储,利用 AI 计算引擎鉴定商品真伪,效率是普通人工鉴别的四倍以上。
上海家化国际化市场代表之作双妹、国货高端护肤品牌林清轩,诠释了上海本土美妆护肤品牌的独特东方文化底蕴。“中国 500 强”老凤祥推动“国潮”出海,在海外开出 16 家品牌店。这次上海本土科技型文创企业米哈游也来到上海馆,讲述其向海外成功输出产品和文化的故事。
记者·吴琼
来源:周到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