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doop HDFS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 一、HDFS概述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简称HDFS)是Apache Hadoop项目的核心组件之一,专为存储超大规模数据集(TB级甚至PB级)而设计。其核心设计理念源自Google的GFS论文,具有高容错、高吞吐量、低成本部署等特点。 ## 二、HDFS架构设计 ### 1. 主从架构模型 HDFS采用经典的主从(Master/Slave)架构: - **NameNode(主节点)**: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Namespace)和客户端访问 - **DataNode(从节点)**:存储实际数据块的节点集群 ### 2. 核心组件功能 | 组件 | 主要职责 | |-------------|--------------------------------------------------------------------------| | NameNode | 维护文件系统树和所有文件的元数据(inode信息、块映射表等) | | DataNode | 存储实际数据块,定期向NameNode发送心跳和块报告 | | Secondary NameNode | 执行检查点操作(非热备节点) | | Client | 与HDFS交互的终端用户或应用程序 | ## 三、物理存储结构 ### 1. 数据分块机制 - 文件被分割为固定大小的**块(Block)**(默认128MB,可配置) - 每个块独立存储,支持并行处理 - 块大小远大于传统文件系统,减少寻址开销 ### 2. 多副本存储 ```python # 副本放置策略示例(默认3副本): 1. 第一个副本:写入客户端所在节点(若为集群外则随机选择) 2. 第二个副本:不同机架的随机节点 3. 第三个副本:与第二副本同机架的不同节点
DataNode数据目录典型结构:
/hdfs/data/ ├── current/ │ ├── BP-19354842-10.0.0.1-1434536125432/ │ │ ├── finalized/ # 已提交的块文件 │ │ └── rbw/ # 临时写入中的块 └── in_use.lock # 进程锁文件
NameNode内存中维护两个关键数据结构: - FsImage:完整的命名空间镜像(定期持久化到磁盘) - EditLog:记录所有更改操作的日志(先写日志机制)
sequenceDiagram Client->>NameNode: 创建文件请求 NameNode->>Client: 返回分配列表 Client->>DataNode1: 发送数据包 DataNode1->>DataNode2: 转发数据 DataNode2->>DataNode3: 转发数据 DataNode3->>DataNode2: 确认回执 DataNode2->>DataNode1: 确认回执 DataNode1->>Client: 写入完成确认
注意:HDFS不适合需要低延迟访问、大量小文件存储或频繁修改的场景。
随着Hadoop 3.x的发布,HDFS新增了: - Erasure Coding(纠删码)存储策略 - 基于Router的联邦架构 - 支持多个NameService的视图联邦
未来HDFS将继续向更高性能、更强一致性和云原生支持方向演进。 “`
(注:实际使用时需补充示意图链接或替换为本地图片路径,本文约1200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