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网渗透的过程是什么 ## 引言 内网渗透(Internal Network Penetration)是安全测试中模拟攻击者突破边界防御后,在内部网络横向移动并获取核心资产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发现企业内网的安全隐患,提升整体防御能力。本文将系统介绍内网渗透的标准流程与技术要点。 --- ## 一、前期准备阶段 ### 1. 信息收集 - **网络拓扑探测** 通过扫描工具(如Nmap、Masscan)识别内网IP段、存活主机、开放端口及服务类型。 - **资产指纹识别** 利用工具(如Fofa、Shodan)收集操作系统版本、中间件信息、域名等关键数据。 ### 2. 权限获取 - **漏洞利用** 针对暴露的服务(如SMB、RDP)尝试漏洞攻击(如永恒之蓝、弱口令爆破)。 - **社会工程学** 通过钓鱼邮件或伪造身份获取初始访问权限(如获取员工VPN凭证)。 --- ## 二、横向移动阶段 ### 1. 权限维持 - **后门植入** 部署WebShell、C2通道(如Cobalt Strike)或计划任务实现持久化。 - **凭证窃取** 使用Mimikatz抓取内存密码或导出域内Hash(NTML/Kerberos)。 ### 2. 内网侦察 - **域环境分析** 通过`nltest`、`BloodHound`工具绘制域信任关系,定位域控服务器。 - **敏感数据定位** 搜索文件服务器、数据库中的配置文件、备份文件等。 --- ## 三、权限提升阶段 ### 1. 本地提权 - **内核漏洞利用** 检测系统补丁情况,利用未修复漏洞(如CVE-2021-3156)。 - **服务配置滥用** 利用高权限服务(如Docker组权限、Windows计划任务)获取SYSTEM/root权限。 ### 2. 域权限提升 - **黄金票据攻击** 伪造Kerberos TGT票据获取域管理员权限。 - **ACL滥用** 利用域对象的错误权限配置(如GenericAll权限)接管目标账户。 --- ## 四、数据获取与清理 ### 1. 敏感数据收集 - **数据库脱库** 通过SQL注入或直接连接导出业务数据。 - **日志窃取** 获取安全设备日志以分析防御策略。 ### 2. 痕迹清除 - **日志擦除** 删除Windows事件日志(`wevtutil`)或Linux历史命令。 - **反取证措施** 使用时间戳修改工具(如Timestomp)掩盖文件操作记录。 --- ## 五、防御建议 1. **网络分段**:严格划分VLAN,限制横向通信。 2. **最小权限原则**:禁用域账户的非必要权限。 3. **监控与响应**:部署EDR/XDR工具检测异常行为。 4. **定期演练**:通过红蓝对抗检验内网防御体系。 --- ## 结语 内网渗透是攻防对抗的核心场景,攻击者通过层层突破获取关键资产。企业需结合ATT&CK框架持续优化防御策略,实现从"边界防护"到"纵深防御"的升级。
注:本文仅用于技术研究讨论,实际渗透测试需获得合法授权。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