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Informix锁机制是用于多用户并发访问时保障数据一致性的核心技术,主要包含锁类型、锁粒度和锁管理策略等内容,具体如下:
- 锁类型
- 共享锁(Shared Locks):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数据,但禁止修改,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如
SELECT ... FOR SHARE语句会获取共享锁。 - 排他锁(Exclusive Locks):仅允许一个事务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其他事务需等待锁释放,常用于数据修改操作,如
UPDATE、DELETE语句默认获取排他锁。 - 可提升锁(PROMOTABLE Locks):可在已有共享锁的记录上设置,用于准备更新数据,后续可升级为排他锁,提升并发性能。
- 锁粒度
- 数据库级锁:锁定整个数据库,阻止其他用户访问或修改数据库结构,如
DATABASE ... EXCLUSIVE语句。 - 表级锁:锁定整张表,适用于批量操作,可通过
LOCK TABLE语句显式设置。 - 记录/页/键级锁:锁定单个记录、数据页或索引键,粒度最小,并发性能最高,由系统根据表存储模式自动管理。
- 锁生命周期
- 自动管理:事务开始时获取锁,提交或回滚时自动释放,确保锁与事务生命周期一致。
- 显式控制:可通过
SET LOCK MODE设置锁等待策略,如WAIT(等待锁释放)或NOT WAIT(立即返回错误)。
- 死锁处理
- 检测与回滚:系统自动检测死锁,当发现事务相互等待锁时,会选择回滚其中一个事务以解除阻塞。
- 超时机制:可通过参数设置锁等待超时时间,超时后自动放弃锁并报错。
通过合理使用锁机制,Informix可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优化并发性能,适用于高负载的Linux数据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