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Informix在Linux上的高可用性实现

小樊
33
2025-10-19 02:31:40
栏目: 智能运维

Informix在Linux上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案

Informix在Linux环境下的高可用性实现需结合多维度技术栈(数据库原生复制、集群管理、负载均衡等),以下是主流方案及关键配置要点:

一、核心高可用性技术

1. HDR(High Availability Data Replication,高可用数据复制)

HDR是Informix传统的高可用技术,通过读取主服务器逻辑日志实现主备同步。主服务器处理读写请求,备服务器初始为只读,主故障时自动接管。Informix 11.5及以上版本中,备机支持读写操作,可用于报表查询等场景,提升资源利用率。

2. SDS(Shared Disk Secondary,共享磁盘备机)

SDS允许多个Informix实例同时读写共享磁盘(如通过SAN或iSCSI挂载),适用于大型联机交易系统(OLTP)。当主节点故障时,备节点可直接接管共享磁盘上的数据,无需数据同步延迟,确保业务连续性。

3. MACH 11(Multi-node Active Cluster for High Availability)

从Informix 11.50.xC1版本引入,支持多节点Active-Active集群。多个节点共享同一份数据(通过共享磁盘或复制),既能实现负载均衡(将请求分发至不同节点),又能自动故障切换(节点宕机时其他节点接管服务),提升整体吞吐量和可用性。

4. ER(Enterprise Replication,企业级复制)

ER通过解析数据库日志实现灵活的数据同步,支持自定义复制规则(如指定表、列、行,或采用主从、汇总、双向复制模式)。适用于异地灾备数据集市构建等场景,确保数据在多个站点间的一致性。

5. ConnectionManager(连接管理器)

作为Informix的组件,ConnectionManager提供SLA保障和**透明故障接管(FOC)**功能。它可将客户端请求分发至多个服务器(负载均衡),当某节点故障时,自动将连接切换至健康节点,对应用透明,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

二、常用高可用架构组合

1. HDR + Pacemaker/Corosync

HDR负责数据同步,Pacemaker(集群资源管理器)+ Corosync(集群通信层)负责自动故障检测与切换。当主节点宕机时,Pacemaker会自动启动备节点的Informix实例,并将VIP(虚拟IP)切换至备节点,确保客户端无感知。此组合适用于中型企业核心系统,兼顾成本与可靠性。

2. SDS + 第三方共享存储

SDS需配合共享存储设备(如SAN、iSCSI)使用,多个Informix实例同时挂载同一存储卷。当主节点故障时,备节点直接接管共享存储,无需数据同步。此架构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金融交易系统),但需投入较高的存储成本。

3. MACH 11 + 负载均衡器(Nginx/HAProxy)

MACH 11的多节点Active特性与负载均衡器结合,可实现读写分离(将写请求发送至主节点,读请求分发至从节点)和流量分发(将请求均匀分配至多个节点)。负载均衡器(如Nginx的upstream模块或HAProxy的balance指令)可进一步提升系统吞吐量,适用于高并发互联网应用

三、关键配置步骤(以HDR + Pacemaker为例)

1. 前期准备

  • 所有节点安装相同版本的Informix(如11.70.FC12);
  • 配置静态IP地址主机名解析(在/etc/hosts中添加节点IP与主机名映射);
  • 设置环境变量INFORMIXDIRPATHLD_LIBRARY_PATH),确保Informix命令全局可用。

2. 配置HDR主备同步

  • 主节点:修改onconfig文件,设置LOGMODE=BUFFERED(启用逻辑日志)、HDR_PRIMARY=YES(标识为主节点);创建HDR专用用户并授权: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repl'@'%' IDENTIFIED BY 'password';;备份主数据库并记录二进制日志位置:onbar -b -L 0(备份);onstat -l(获取当前日志文件名及位置)。
  • 备节点:修改onconfig文件,设置HDR_SECONDARY=YES(标识为备节点)、HDR_HOST=主节点IP(主节点地址)、HDR_PORT=主节点端口(默认1526);使用主节点备份恢复数据库:onbar -r -L 0;启动HDR同步:onmode -d(动态开启HDR)。
  • 验证状态:在备节点执行onstat -r,若显示“Replication in progress”则表示同步正常。

3. 部署Pacemaker集群

  • 安装软件:在所有节点执行sudo yum install -y pacemaker pcs fence-agents-all(CentOS)或sudo apt-get install -y pacemaker corosync pcs(Ubuntu);
  • 配置Corosync:编辑/etc/corosync/corosync.conf,定义集群成员(node1node2)、通信端口(5405)和令牌超时(30s);启动Corosync:sudo systemctl start corosync
  • 启动Pacemakersudo systemctl start pacemaker
  • 创建Informix资源:使用pcs命令创建Informix资源组(包含虚拟IP、Informix实例):
    pcs resource create VirtualIP ocf:heartbeat:IPaddr2 ip=192.168.1.100 cidr_netmask=24 op monitor interval=30s pcs resource create Informix ocf:informix:sqlserver binary="/opt/IBM/informix/bin/oninit" args="-ivy" op monitor interval=60s pcs constraint colocation add VirtualIP with Informix INFINITY pcs constraint order start VirtualIP then Informix 
  • 测试故障转移:手动停止主节点的Informix服务(onmode -ky),观察Pacemaker是否将VirtualIP切换至备节点,并启动备节点的Informix实例。

四、监控与维护建议

  • 日常监控:使用Informix自带的onstat命令(如onstat -查看实例状态、onstat -r查看HDR同步状态、onstat -g ses查看会话信息)监控数据库运行状态;结合Pacemaker的pcs status命令监控集群资源状态;
  • 日志分析:定期检查Informix日志(/opt/IBM/informix/log下的online.logalert.log)和系统日志(/var/log/messages),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 备份策略:除HDR同步外,定期执行物理备份(使用onbar工具)和逻辑备份(使用dbexport/dbimport),并将备份文件存储至异地;
  • 性能优化:根据监控数据调整Informix参数(如BUFFERPOOL大小、LOGFILES数量),优化HDR同步延迟(如调整HDR_SYNC_INTERVAL参数)。

以上方案可根据业务需求(如RTO/RPO要求、预算)灵活组合,确保Informix在Linux环境下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