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中常见的分区表类型主要有两种:MBR(主引导记录)和GPT(GUID分区表),二者在分区数量、容量支持、兼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分区表
 MBR是传统的分区表类型,位于硬盘的第一个扇区(512字节),其核心限制包括:
  - 分区数量:最多支持4个主分区;若需更多分区,可通过“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的组合实现(扩展分区可包含多个逻辑分区,但逻辑分区数量无严格上限,通常受操作系统限制)。
  - 容量限制:单个分区最大支持2TB(基于512字节扇区计算),超过2TB的硬盘无法使用MBR分区表。
  - 兼容性:几乎所有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OS)和传统BIOS系统均支持MBR,是老旧设备的常用选择。
  
 2. GPT(GUID Partition Table,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分区表
 GPT是现代分区表标准,采用GUID(全局唯一标识符)标识每个分区和磁盘,解决了MBR的诸多限制:
  - 分区数量:理论上支持数万个分区(Windows系统限制为128个主分区,Linux下可通过调整参数扩展)。
  - 容量支持:单个分区最大可达18EB(艾字节,1EB=1024PB),完全满足大容量硬盘(如4TB及以上)的需求。
  - 可靠性:包含备份分区表(位于磁盘末尾)和CRC校验机制,可检测并修复分区表损坏,数据安全性更高。
  - 兼容性:需配合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启动,现代操作系统(如Windows 10及以上、Linux发行版)均支持;但老旧BIOS系统可能无法识别GPT分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