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文件系统管理指南
Ubuntu的文件系统管理涵盖基础操作、挂载管理、空间优化、检查维护四大核心环节,以下是具体方法:
通过命令行可完成文件与目录的常规管理,常用命令如下:
ls:列出目录内容。ls -l显示详细信息(权限、所有者、大小等);ls -a显示隐藏文件(以.开头);ls -lh以人类可读格式(GB/MB)显示大小。cd:切换目录。例如cd ~进入用户主目录,cd /var/log进入系统日志目录。pwd: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如/home/username/Documents)。mkdir:创建新目录。mkdir -p new_dir/sub_dir可递归创建多级目录(如new_dir及其子目录sub_dir)。rmdir:删除空目录(仅当目录内无文件或子目录时有效)。rm:删除文件或目录。rm -r dir_name递归删除目录及其内容;rm -f file_name强制删除(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不提示确认)。cp:复制文件或目录。cp source.txt dest.txt复制文件;cp -r source_dir dest_dir递归复制目录。mv:移动或重命名文件/目录。mv old_name new_name重命名;mv file.txt /mnt/new_location/移动文件到指定目录。挂载是将存储设备(如硬盘分区、U盘、ISO镜像)关联到系统目录的过程,卸载则是断开关联。
lsblk -f或sudo fdisk -l命令,识别设备名称(如/dev/sdb1,通常为未挂载的分区)。sudo mkdir -p /mnt/mydisk(-p参数可创建多级目录)。mount命令。基本语法:sudo mount /dev/sdb1 /mnt/mydisk(将/dev/sdb1挂载到/mnt/mydisk)。若设备为NTFS格式,需指定文件系统类型:sudo mount -t ntfs /dev/sdb1 /mnt/mydisk;若需解决中文乱码,可添加-o utf8选项。df -h查看挂载状态(显示设备、挂载点、容量、使用率);或mount | grep mydisk(过滤挂载点信息)。/mnt/mydisk目录下打开文件),使用sudo umount /mnt/mydisk或sudo umount /dev/sdb1。sudo umount -l /mnt/mydisk(-l表示延迟卸载,待设备空闲后执行)。/etc/fstab文件(需root权限),添加一行配置:/dev/sdb1 /mnt/mydisk ext4 defaults 0 2。其中各字段含义:设备路径、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挂载选项(defaults表示默认权限)、dump备份标志(0表示不备份)、fsck检查顺序(2表示开机后检查,0表示不检查)。添加后运行sudo mount -a测试配置是否正确(无报错则生效)。当磁盘空间不足时,可通过以下方法释放空间:
APT包管理器会缓存下载的.deb包(位于/var/cache/apt/archives),使用sudo apt-get clean可彻底删除这些缓存(释放数GB空间);若需保留最近安装的包(方便重装),可使用sudo apt-get autoclean(仅删除过期缓存)。
系统升级时会保留旧内核(防止新内核故障),但过多旧内核会占用/boot分区空间。操作步骤:
uname -r(如5.15.0-88-generic,需保留);dpkg --list | grep linux-image;sudo apt-get purge linux-image-5.15.0-86-generic(替换为目标内核版本)。日志文件(位于/var/log)会随时间增长占用大量空间。可使用sudo journalctl --rotate-size=10M --rotate=5设置日志轮转(限制单个日志文件大小为10MB,保留最近5个文件);或使用logrotate工具(系统自带)管理日志生命周期。
sudo apt install baobab;运行:baobab。sudo apt install bleachbit;运行:bleachbit-gui(可选择清理项目)。sudo apt install stacer;运行:stacer。find命令组合。例如,查找根目录下大于100MB的文件:sudo find / -type f -size +100M -exec du -h {} \; | sort -n -r | head -n 10(显示前10个大文件)。/home/user/Downloads目录):sudo find /home/user/Downloads -type f -mtime +180 -exec rm {} \;(谨慎操作,避免误删重要文件)。定期检查文件系统完整性可预防数据损坏,常用命令:
df -h:查看磁盘使用情况(总容量、已用空间、可用空间、使用率)。fsck: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错误。使用前需卸载目标分区(如sudo umount /dev/sdb1),然后运行sudo fsck /dev/sdb1(若系统提示“文件系统已挂载,强行卸载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请确认分区未被使用)。修复过程中,fsck会提示是否修复错误,输入y确认。以上方法覆盖了Ubuntu文件系统管理的常见场景,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操作前建议备份重要数据,避免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