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缓存过期策略的设置通常依赖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缓存过期策略及其设置方法:
Linux文件系统(如ext4、XFS)通常会自动管理缓存。你可以通过调整文件系统的参数来影响缓存行为。
调整/proc/sys/vm/dirty_ratio和/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dirty_ratio:当脏页(已修改但未写入磁盘的页)占用的内存比例达到这个值时,系统会开始写回脏页。dirty_background_ratio:当脏页占用的内存比例达到这个值时,系统会开始异步写回脏页。echo 40 > /proc/sys/vm/dirty_ratio echo 10 >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对于应用程序级别的内存缓存,可以使用各种缓存库(如Redis、Memcached)来管理缓存过期策略。
Redis:
EXPIRE命令设置键的过期时间。PEXPIRE命令设置键的过期时间(以毫秒为单位)。EXPIRE mykey 3600 # 设置键mykey在3600秒后过期 Memcached:
echo "set mykey 0 3600 5" | nc localhost 11211 # 设置键mykey在3600秒后过期,值为5 如果你是在Web服务器上设置缓存过期策略,可以通过HTTP头信息来控制。
Expires:设置一个具体的过期时间。
Cache-Control:设置缓存的最大年龄。
<IfModule mod_expires.c> ExpiresActive On ExpiresByType text/html "access plus 1 hour" ExpiresByType image/jpeg "access plus 1 week" </IfModule> 对于数据库系统(如MySQL、PostgreSQL),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SQL语句来设置缓存过期策略。
MySQL:
innodb_buffer_pool_size和query_cache_size等参数。EXPLAIN语句分析查询计划,优化缓存使用。PostgreSQL:
shared_buffers和work_mem等参数。VACUUM命令清理过期数据。对于系统级的缓存(如DNS缓存),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设置过期策略。
dnsmasq:
/etc/dnsmasq.conf文件,设置DNS缓存时间。cache-size=1000 local-ttl=3600 合理设置缓存过期策略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通过调整上述参数和配置,可以有效地管理Linux系统中的缓存过期策略,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