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ian系统中的GCC(GNU编译器集合)支持多种编译模式,以满足不同开发需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编译模式和选项:
-c:只编译源文件为对象文件(.o文件),不进行链接。-S:只编译源文件为汇编文件(.s文件),不进行链接。-E:只进行预处理,不进行编译、汇编或链接。-o:指定输出文件的名称,默认为a.out。-g:生成调试信息,使调试器(如GDB)能够调试程序。-ggdb:生成供GDB使用的调试信息。-O0:不进行优化处理,这是默认值。-O1:进行基本优化,适用于大多数情况。-O2:进行更多的优化,通常比-O1生成的代码更快。-O3:进行最高级别的优化,包括内联函数等,但可能会增加编译时间。-Os:优化代码大小,适用于嵌入式系统。-Ofast:开启所有优化选项,并忽略标准合规性检查。-Wall:开启所有常见的警告信息。-Wextra:开启额外的警告信息,超出-Wall的范围。-pedantic:严格遵循C/C++标准,报告不符合标准的代码。-std=c99、-std=c++11、-std=c11等:指定编译时遵循的语言标准。-l:链接指定的库文件。-L:指定库文件的搜索路径。-static:禁止使用动态库,生成静态链接的程序。-shared:生成动态链接的程序。-march=:指定目标平台的体系结构。-mtune=:指定目标平台的CPU以便GCC优化。-m32 / -m64:分别生成32位或64位的可执行文件。-fPIC:生成位置无关代码(Position Independent Code),常用于共享库。-I:指定额外的头文件搜索路径。-D:定义宏。-U:取消定义宏。-v:打印编译过程的详细信息。通过合理组合和使用这些编译选项,开发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编译过程,提高代码质量和编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