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ntOS系统中,若通过自定义脚本(如常见的trash.sh
或delete
脚本)实现回收站功能,删除的文件会被自动重命名以避免同名文件覆盖。具体规则如下:
.trash
目录(如~/.trash
);文件名_20240814_203754_935761544
)或日期+随机字符串(如文件名-20240814
),例如:可以手动重命名。回收站中的文件本质上是存储在用户主目录下的普通文件(路径为~/.trash/
或其子目录),用户可通过以下命令修改文件名:
mv ~/.trash/原文件名 ~/.trash/新文件名
例如,将回收站中的anaconda-ks.cfg_20240814_203754_935761544
重命名为anaconda-ks.cfg
:
mv ~/.trash/anaconda-ks.cfg_20240814_203754_935761544 ~/.trash/anaconda-ks.cfg
该操作不会影响文件的恢复功能,仅改变其在回收站中的显示名称。
test.txt
,会生成test.txt_20240814_xxx
、test.txt_20240815_yyy
等不同文件名);~/.trash/.log
查看原文件名与路径,日志格式为“删除时间\t原位置\t回收站位置”)。综上,CentOS回收站中的文件支持手动重命名,且重命名操作不影响文件的存储和恢复。若需避免同名文件覆盖,系统已通过自动添加时间戳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