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三维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在肿瘤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类器官能够高度模拟人体肿瘤的结构和功能,为肿瘤发生机制研究、药物筛选、个性化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本文综述了类器官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类器官是由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组织能力的细胞在体外构成的3D微型器官,它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体真实的组织器官。类器官拥有与对应器官相似的细胞和空间组织,具有人体全部的遗传特征,且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并模拟真实器官的功能。这些特性使得类器官成为疾病模型构建的理想选择。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中备受关注。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和潜在的抗衰老效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以下将对外泌体抗衰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
目前比较流行的外泌体提取方法是超速离心法(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尺寸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聚合物沉淀法、磁珠免疫法等,方法各有优劣,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科研情况进行选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肿瘤诊断、迁移生长、组织损伤修复、免疫抗原呈递及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抗体芯片分别检测细胞与血浆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Belov等将已知的肿瘤表面标志物固定于芯片上,通过抗体芯片分别检测细胞与血浆中外泌体标志物,约40%癌细胞标志物有在囊泡表面体现,说明抗体芯片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有望应用于肿瘤诊断。研究发现,细胞表面蛋白多糖磷脂酰肌醇聚糖-1在胰腺癌个体血液外泌体中含量丰富。随着对外泌体所含功能性蛋白、mRNA及 miRNA 等成分的研究,外泌体在体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它们在心血管关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的诊断、治疗等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外泌体作为疾病治疗药物运送载本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在人类与癌症漫长而艰苦的斗争历程中,癌症治疗手段不断演进。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到新兴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每一次突破都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异军突起,成为癌症治疗研究领域的焦点,为攻克癌症这一顽疾提供了全新的策略与方向。
抗体偶联药物又称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简称ADC是通过一个化学链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单抗上,单抗作为载体将小分子药物靶向运输到目标细胞中。
货号 | 产品名 | Cas No. | 描述 | 纯度 |
---|---|---|---|---|
PC16915 | N-Carbamyl-L-glutamic acid.![]() | 1188-38-1 | Carglumic acid 是 N-乙酰谷氨酸 (NAG) 的功能类似物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1 (CPS1) 的活化剂,用于治疗与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 (NAGS) 缺陷相关的急性和慢性高氨血症。 | ≥99% |
PC16267 | Paricalcitol.![]() | 131918-61-1 | 活性VD2类似物。Paricalcitol 是 vitamin D receptor 的激活剂,用于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该疾病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关。 | ≥98% |
PC11573 | CU CPT 22.![]() | 1416324-85-0 | toll样受体1/2(TLR1/2)抑制剂,CU CPT 22 是一种 toll 样受体 1 和 2 (TLR1/2) 抑制剂, 其 IC50 值为 0.58 μM。 | ≥99% |
PC19344 | 3-phenylpropionate (hydrocinnamate).![]() | 501-52-0 | Hydrocinnamic acid是一种具有生长调控活性的根际化合物。 | ≥98% |
PC12625 | Lauric Acid.![]() | 143-07-7 | 饱和中链脂肪酸,Lauric acid 是中链脂肪酸,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 P. acnes,S.aureus,和 S. epidermidis 的 EC50 值分别为 2,6,4 μg/mL。 | ≥98% |
Journal:ACS Central Science
2025-01-02专利名称: Linker-drug and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employing the same
2024-12-27专利名称: Mertk Degraders and Uses Thereof
2024-12-27Journal:Nat Rev Drug Discov
2024-12-26Journal:Bioconjugate Chemistry
2024-12-26Journal:Bioconjugate Chemistry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