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已持續惡化。來自廣東、安徽等地的最新案例顯示,房價的劇烈下跌,不僅引發老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的暴力衝突,更造成了中產家庭畢生積蓄的毀滅性縮水。
財經博主「徽湖」10月3日表示,十一期間,他收到來自廣東中山、安徽合肥的粉絲影片及來信,指多處售樓處(接待服務中心)被砸。
影片顯示,中山某樓盤(建案)2023年每坪售價約1.8萬元(人民幣,下同),到了2025年十一長假期間,價格驟降至7千多元,這對於已經買房的老業主來說「就是一種羞辱」,難以接受資產暴跌,很多業主手裡拿著磚塊砸售樓處。
類似事件近年頻傳。據公開訊息,廣東天河棠安花園住宅一年內價格從4萬元跌至2萬元,跌幅超過五成,引發群體抗議;武漢「電建瀧悅長安」房價更從開盤以來連續下跌,每坪價格已低於地價1,111元;去年深圳房價暴跌,深圳又一售樓處被砸。
面對房市價格下跌,部分建商推出「房價跌了補差價」,最高補償20萬元物業費(管理費),但要求業主提供「有效材料」以證明房價下降。
此外,「徽湖」透露,他最近收到安徽合肥的同鄉給他投稿。投稿稱,一個房子摧毀了兩代人和兩個家庭。投稿人說,他的父母都是安徽合肥的大學老師,在2022年臨近退休的時候,在合肥的濱湖新區買了一套將近一千萬元的商鋪。「這是我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啊。」
當時房仲宣稱租金保證、報酬率高,一年可收36萬元租金,未來只會漲不會跌。投稿人透露,「十一」休假期間,他去周邊轉了轉,了解到2025年商鋪的租金比2022年下跌了40%。更讓他們操心的是,現在每坪5塊錢的租金還沒有人願意租,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租客,租半年或者是三、四個月,生意就做不下去了。仲介如今建議降價至400萬元求售,甚至做好200萬元成交的心理準備,等於三年虧損達7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