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除美對歐徵收15%關稅,歐盟還承諾在3年內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特朗普形容是「這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協議,對所有人都有好處」。惟據西方評論發現,7500億美元這數字其實毫無意義兼且不現實,因為根本無法實現,一方面因美國難以供應如此之多的能源產品,另方面歐盟能源需求增加是有限的。
按歐盟官員說法,該協議要求歐盟每年從美國採購總額達2500億美元的天然氣、石油和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堆在內的核技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的估計是基於,當前歐盟將逐步擺脫俄羅斯化石燃料供應,轉而購買美國生產「更實惠、更優質」的液化天然氣。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於蘇格蘭進行關鍵談判後,雙方宣稱達成協議,當中歐盟承諾在3年內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AP圖片
惟觀乎數據,去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能源總額甚至不到800億美元,遠低於馮德萊恩對特朗普作出的承諾;而整個2024年,美國能源出口額也只略高於3300億美元,意味短期內要實現如此龐大的能源供需,可能性根本微乎其微。
宏觀經濟研究公司TS Lombard經濟學家達維德·奧內利亞(Davide Oneglia)直言,「這個能源進口的天文數字毫無意義,因為它無法實現,不僅因為歐盟的能源需求不可能增長那麽多,美國的出口商也無法供應這麽多!」
荷蘭合作銀行能源策略師施米特說,能源價格不大幅上升情況下,歐盟的3年承諾並不現實。去年,歐盟只從美國進口約650億歐元的能源產品,包括液化天然氣和石油,如要實現每年2500億美元的目標,即代表歐盟約67%的能源需求要從美國進口。
據觀察者網報道,美歐最新能源協議在很多方面都缺乏細節,這凸顯馮德萊恩與特朗普敲定的所謂「協議」本質上更像一紙政治聲明,而非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正式協定。

去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約650億歐元的能源產品,包括液化天然氣和石油。
目前,歐盟尚未公布每年2500億美元能源進口具體如何構成,私企是否會參與購買或銷售美國能源也仍不清楚,至於歐盟對美國能源領域的投資是否能計算入對協議承諾的一部分,同樣存在不確定性。歐盟設有聯合採購平台,集中各成員國需求並對接供應商,但這一機制至今參與程度有限,所促成的實際採購協議情況也乏透明度。
核能交易方面,尤其是所謂的小型模組化反應堆交易,或許是歐盟希望刺激數十億美元貿易的一種方式,但首批核能計畫預計最早也要到2030年才能商業化,鼓勵此類投資也可能被視為與歐盟推動成員國內核工業發展相悖。歐盟擴大核能規模的雄心壯志,是其2050年氣候中和目標的一部分,將耗資2410億歐元。
專注液化天然氣領域的諮詢公司Wideangle LNG獨立顧問Jean-Christian Heintz 認為,「對歐盟來說,(協議)這很難被看作是一場勝利。」,指最終還是會由歐盟各成員國自行決定是否繼續與特朗普合作。
亞洲大宗商品和能源專欄作家克萊德·羅素指出,歐盟每年2500億美元的能源進口承諾是完全不現實,且無法實現的,但美歐官員還是同意這一荒謬的數字,或許歐盟是想拖延時間,從而等到一位更好相處的美國總統。
長期以來,歐盟官員一直將能源採購視為與特朗普政府改善關系的手段。事實上,這並非美歐首次達成類似承諾。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盟陷入能源危機,當時馮德萊恩也曾與時任美國總統拜登達成協議,承諾短期內增加美國液化天然氣的進口。
為應對外界質疑,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在布魯塞爾的記者表示,相信這些數字是可以實現的,「這是我們的提議。我們已經準備好進行採購。」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國,雖然目前美國正在規劃更多項目,但這些項目需要新的買家和融資才能實現。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韓偉表示,特朗普政府最關心的是與歐洲買家達成新項目供應協議,將有助於他們獲得融資。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