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茶如何走向国际?出口首破千万美元背后的故事。
宜宾早茶节开园仪式
茶园风光(周瑜原 摄)
天府龙芽荣获百年世博金奖
魅力川茶,香飘世界。2015 年 8 月 9 日,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圆满闭幕,“宜宾早茶”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川茶集团“天府龙芽”品牌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进一步拉近了中国茶与全球消费者的距离。据宜宾市商务局统计,今年 1-8 月,宜宾茶叶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万美元,达到 1037 万美元,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 72.5%。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宜宾茶缘何独树一帜,备受全球青睐?让我们一探究竟。
爱茶
三千载茶史,喝茶成日常
宜宾不仅产好茶,更是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品质茶的重要产地。追溯宜宾茶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1022 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纣,被封僰侯而建侯国时,人们就开始了茶叶种植。三千多年的种茶历史,让宜宾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提及宜宾茶在海外的畅销,当地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与广东人的下午茶不同,宜宾人对喝茶的时间和习惯更加随性。在宜宾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祝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宜宾人,从小就跟随父母养成了喝茶的习惯。现在,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她都会泡上一杯绿茶,偶尔也会换换口味,喝喝红茶或花茶。在她看来,喝茶就像日常饮水一样,是每日必不可少的事情,茶叶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像祝女士这样的人在宜宾还有很多。遍布大街小巷、江边湖畔的大小茶馆,就足以证明宜宾人对茶的热爱之深。家住屏山县城的市民周强表示,每年明前早茶上市时,他都会购买几十斤,一部分自己和家人饮用,另一部分则送给亲朋好友,共同分享茶香带来的美妙。
种茶
万亩茶山,带动数十万农户增收
如今,宜宾茶园呈现出茶山连片发展的态势,从翠屏区明威乡燕山村、义和村的 1000 多亩现代茶叶产业基地,到宜宾县蕨溪镇黄山茶场的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无数条茶园公路宛如玉带镶嵌在翠绿的茶海中,景色美不胜收。这让腰包渐鼓的茶农们喜笑颜开。
在屏山县大乘镇、中都镇,宜宾县蕨溪镇,高县羊田乡,筠连县的巡司片区等地,独特的山地气候孕育了优质高产的茶叶,也为茶农们提供了更好的增收途径。
川茶集团负责人介绍,“除了稳定的合同工,每年仅季节性采茶制茶等就可为农民工提供 10 万多个就业岗位,带动 20 多万户农户。”
2014 年度,茶农现金入股部分保底分红 25.2 万元,茶鲜叶产值现金返利 24 万元,专业合作社年度分红 96 万元,即入社的 506 户茶农除茶鲜叶收益外,通过利益联结新机制还可新增收益 126 万元,户均新增收益 2490 元。
品牌
“天府龙芽”,闪耀世博舞台
茶源在中国,蜀茶甲天下。2015 年 7 月 2 日,川茶集团的“天府龙芽”品牌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宜宾早茶”品牌也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这是宜宾茶在参加世博会 100 年历史上首次获得金牌。8 月 9 日,在 2015 米兰世博会上,“天府龙芽”“宜宾早茶”与其他获奖中国茶一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茶的风采。
目前,宜宾已拥有“宜宾早茶”“川红功夫”“屏山炒青”“筠连红”“筠连苦丁茶”5 个茶叶公共区域品牌,12 个产品获得有机茶产品认证,35 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4 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表示,未来三五年内,川茶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将超过百亿元,基地规模将占全省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最终实现“东有西湖龙井,西有天府龙芽”的发展目标。
发展
多品类拓展,打造“世界的川茶”
“创新全产业链整合、创新抱团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大品牌发展模式、创新利益共享发展模式。”这是川茶集团的五大创新发展模式。在茶叶出口方面,集团副总经理樊凯歌表示,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今年集团在茶的品类上进行了突破,新增了红茶、黑茶等品类。预计未来两三年,宜宾的黑茶将取代部分省份的出口,成为蒙古国黑茶的主要进口地,年销量可达 2000 吨。
与此同时,宜宾各大茶企也在利用电商平台,向省外、国外销售茶叶。以川红集团为例,作为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从 2011 年起,川红集团开始接触电商平台,随后成立电商部,2014 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商交易额突破 3000 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 1-8 月,宜宾市已实现茶叶出口 1037 万美元,同比增长 97.2%,首次突破千万美元,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 72.5%。宜宾龙芽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升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星茶业有限公司等 3 户企业将绿茶、花茶、红茶等出口到中国香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荷兰、贝宁、毛里塔尼亚、多哥、比利时等 9 个国家和地区。以宜宾茶为代表的川茶,已成为“世界的川茶”。(邓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