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进出口公司需要办理的证件实用技巧 - 包满意的驿站

白茶是福建的一种特殊外销茶,白茶以“银针”最为名贵,除饮用外,尚可作药用,性清凉,能退热,华侨多珍视之。欧美茶商也有少量拼入高级红茶中以增加美观,提高价格。白茶主销香港(约占90%),其次新加坡和欧洲。白茶依树种和采摘标准分为:采自大白茶茶

福鼎白茶——小议

白茶是福建的一种特殊外销茶,白茶以“银针”最为名贵,除饮用外,尚可作药用,性清凉,能退热,华侨多珍视之。欧美茶商也有少量拼入高级红茶中以增加美观,提高价格。白茶主销香港(约占90%),其次新加坡和欧洲。

白茶依树种和采摘标准分为:

采自大白茶茶树——大白

采自水仙茶树——水仙白

采自菜茶茶树——小白

大白和水仙茶树,采一芽二三叶——白牡丹,

小白的制成品统称——贡眉或寿眉。

白茶本来只有福建出品,1953年广东也有少量制造,供内销。台湾50-60年代也大量仿制白茶,竞争大陆的海外市场。

白茶的茶树品种:

1,福鼎大白茶。

2,政和大白茶。

3,水仙(建阳水吉)

4,菜茶(种子繁殖,以武夷菜茶为主,)。

菜茶是万能茶,适合制作: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

白茶主产闽北的松溪、政和、建阳和闽东的福鼎等县。

福鼎原为白茶主要产区,解放后曾经全部制作红茶满足出口需要,六十年代,因外销需要,恢复了一部分白茶生产。以上各县不仅是白茶产区,也是福建茶叶的主产区。

下图《中国茶叶》1985年。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1981年评判:三倍体良种——福鼎大毫,其适应性广:

1,制成——功夫红茶,条索肥壮,茶毫显露,味浓醇,叶底红亮;

2,制成——烘青(绿茶),条索肥壮,茶毫显露,色绿高香,叶底嫩绿;

3,制成——白茶,覆披白毫,香气清鲜,滋味醇和。

该品种,可以在红、绿、白茶区推广。

茶科所的评判,是什么意思?

制红茶可以,

制绿茶可以,

制白茶可以。

更直白的说:这个面粉,做烧饼可以,做馒头可以,做大饼也可以,市场上什么好卖,就做什么!什么热门就制什么。

为什么,1981年的一个万能茶树良种,当时没人喝的白茶,近来年,被热炒?

为什么武夷菜茶,可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兼制的茶树品种,现在吹成了白茶热卖?

20年前(非典后)绿茶热,此茶树鲜叶制作绿茶,因绒毛(茶毫)太多,没有优势,有人竟然采用茶叶脱毛工艺,制成绿茶银针(脱毛针),也有做成绿茶牡丹,但市场反应一般,即成品绿茶——绿银针、绿牡丹,没有绝对的碾压优势。

现在摇身一变,白茶银针和白茶牡丹都成了金贵的茶。一物多象,为了利益。

本质:福鼎白茶,原料既不稀缺也不值钱,做成什么不重要,能把原料垄断,再画个大饼,通过学术和媒体包装一下,经过疯狂炒作,一定会有一波赚钱的行情,因为参与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是逻辑构架——必然性。

茶农——茶厂——代理商——茶庄——茶楼,你能找到一个环节说白茶不好的吗?你肯定找不到,这就是构建出来的时髦茶,多力共合——利益共同体。

当然它还有一个必然性,时髦过后,被抛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铁打的茶市,流水的时髦茶,就是这个道理,种植产能巨大,没有稀缺性,更没有品饮美学。

不炒行吗?

不行。必须构建信息差,挣快钱!

你感觉一下,正常的某个茶叶传播:

1本地嗜饮,形成本地市场。

2周边接受并模仿,经过商品推广,市场逐步扩张,形成竞争对立,对立面平衡,市场相对饱和。

3,技术进步,替代者出现,旧的形态消失,新兴茶叶登上舞台

4,周而复始。

5,利润支撑。

绿茶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的,茉莉花茶和乌龙茶也是如此。

福鼎白茶显然不是正常路径发展出来的,突然之间,全国时髦。怎么可能?

面粉永远都有,就在茶园里,做成大饼或者馒头、烧饼、面条,资本说了算,茶叶市场是被操控的。

你喝茶,不一定自由。

因为有人构建信息差,有人接受信息差,接受信息差的人,要么是知道的太少,要么你太善良。

知道的太少,是因为有人误导。

专家和媒体,如果都被收购了,你往那里跑?

茶商是利润的奴隶,所以你听不到关于福鼎白茶的坏消息。一切暗示都是为了卖掉手上的货,然后变成钱,我也不例外。

一笑。

补充一点:白茶出口欧洲,不代表茶叶优秀,欧洲茶叶也不代表优秀,我认为相反——代表落后。因为欧洲人喝茶,也是被操控的。

福鼎白茶——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