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搜索seo外贸推广工作怎么样代运营 - 专业的研究所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连续4年在3000亿美元以上,连续30年居世界首位。据统计,今年1-8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9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

纺织服装内外贸如何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这场大会说得很透彻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连续4年在3000亿美元以上,连续30年居世界首位。据统计,今年1-8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9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前于辽宁海城西柳举办

2024全国纺织服装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大会

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会长徐建华

表示。

内外贸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图为西柳中国商贸城。

“所谓内外贸一体化,是指将国内国际市场有机融合起来,实现内外贸在资源、制度、政策、规则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促进,就是通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和产业升级的韧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

说。

在徐建华看来,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也是世界领先的现代产业,近两年纺织服装产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业发展依然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在任兴洲看来,在宏观层面,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有利于连接生产和消费、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能够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此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形成突破。

“内外贸一体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统一配置经济资源,使中国产业链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得以延伸,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内外贸协同可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任兴洲说。

在微观层面,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企业更顺畅地利用两个市场配置资源,拓展经营;内外贸在标准、规则、规制、监管方面的统一,有助于降低企业贸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推动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通过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让企业产品质量提升,让消费者消费更高品质的商品。

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新模式

任兴洲表示,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作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主体,通过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强化自主品牌的培育,按照“三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借助电商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扩大产品出口(中小企业),同时创新内外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

图为畅销海内外的西柳服装产品。

“当前,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内外贸产品按照‘三同’要求,力求在同一生产线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国内销售的产品。有的产业集群和市场、企业积极参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运作,将产品销往海外。”任兴洲说,“还有一些行业企业正在积极创新内外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如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电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以服装、箱包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形成集聚效应,通过从国内电商到跨境电商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拓宽企业境外营销渠道。”

据介绍,在已获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39家市场中,以纺织服装为主的试点市场共8家,分别是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江苏省常熟服装城、泉州石狮服装城、辽宁西柳服装城、浙江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广东东莞市大朗毛织贸易中心、福建晋江国际鞋纺城、浙江湖州(织里)童装及日用消费品交易管理中心。

海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野

表示,海城市西柳镇不仅是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和国家级特色小镇,也是东北首家、辽宁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近几年,西柳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轨道,积极与相关市场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持续开展“丝绸之路·西柳驿站”和西柳北派服饰万里行活动,搭建西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接平台,打造完善的对外贸易生态链,内外贸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逐步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目前,以裤装、女装、棉服、大码女装为代表的西柳服装品牌已牢牢占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并辐射全国各地服装市场。西柳服装市场采购贸易已经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货商达到6000家以上。

图为客商在西柳中国商贸城采购服装。

江苏中服焦点跨境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浩

介绍,2016年9月,常熟市获批国家第三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经过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市场采购贸易各类主体不断丰富,业务结构日益优化,出口规模稳步增长。

夯实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基础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增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2022年12月,商务部等14部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内外贸一体化9个试点地区的通知和名单;2023年12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8条措施。”任兴洲说。

任兴洲表示,海城市经济开发区出台的《关于鼓励境外采购商到西柳市场采购的扶持办法》和《关于境外采购商在西柳市场采购期间的相关管理办法》,为国际商品采购、交易和合作洽谈夯实了政策基础。

王浩认为,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作为外贸发展的新生力量,要通过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的政策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等领域深度探索,合规化发展是也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对于以西柳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徐建华建议:

一要加强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要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升级,以匠心铸就品质供给,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以产业资源链接全球市场,持续增强纺织服装区域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二要优化供应链管理降本增效。随着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要加快与全球市场接轨,积极优化国际物流网络,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确保原材料和产品的高效流通。

三要努力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内外贸市场对接向常态化发展,鼓励内贸企业以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四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通过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纺织服装产业内外贸一体化的发展动力。

撰文摄影 / 本报记者 张贵东

编辑 / 王丹阳

纺织服装内外贸如何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这场大会说得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