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搜索seo推广公司亳州解决方案 - 超牛的行内人士

2013 年可被视为跨境电商元年,在此之前,跨境电商被称为“海淘+代购”模式。随着大洋两岸的电商巨头纷纷布局海外市场,跨境电商的概念逐渐形成。2014 年 3 月,海关发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问题通知》,正式确立了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的新趋势:从“渠道为王”到“物流为王”?

2013 年可被视为跨境电商元年,在此之前,跨境电商被称为“海淘+代购”模式。随着大洋两岸的电商巨头纷纷布局海外市场,跨境电商的概念逐渐形成。2014 年 3 月,海关发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问题通知》,正式确立了跨境电商的发展方向。如果将之前分散的“海淘+代购”模式称为跨境电商 1.0 时代,那么从试点开始,跨境电商将进入 2.0 时代。

跨境网购市场的形成

中国自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出口业迎来了黄金十年。出口企业凭借勤劳与智慧,为国家迅速积累了外汇储备。到 2013 年底,外汇储备达到了 3.82 万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为国人海外购物提供了资金基础。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打开国门后,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涌入国内市场。2013 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4.16 万亿美元,其中进口贸易总额为 1.95 万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额达 2.21 万亿美元。中国人的收入大幅增加,对消费的需求也必然更加多样化。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强大的出口和国内高速发展推动了国民收入的迅速增长,人民币也随之走强。自 2001 年的 8.27 升值到 2013 年底的 6.05,人民币购买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消费海外商品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中国人购买海外商品的意愿日益强烈。

众所周知,进口商品需要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此外,国际品牌商的定价策略也存在差异,他们针对大中华地区实施“价格歧视政策”,以区分不同的消费群体。这导致该品牌的出口价格往往高于同类国产商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这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互联网的普及和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使中国人的眼界更加开阔。国外的信息洪流随着商品贸易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人们逐渐发现,相同产品在国内外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这就是“海淘+代购”模式的原动力。

同时,国内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这让人们对国产商品的质量感到失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当属 2008 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相信海外产品的质量,纷纷加入海淘队伍。对个人而言,他们可能是为孩子购买奶粉、为妻子购买化妆品、为家人购买日用品……而对国家来说,这就是海关个人邮件关口国际快件数量的暴增;对行业来说,就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国际华人转运公司,仅美国的华人转运公司就有不下 60 家。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截至 2013 年底,个人跨境网购市场总量已突破 700 亿元。而这一数据还未包括灰色进口渠道。联邦转运根据市场调研预计,2014 年这一交易总量将突破 2000 亿元。

“海淘+代购”(跨境电商 1.0)时代,货源和渠道为王

在“海淘+代购”时代,谁掌握了优质货源并获得最优惠的价格,谁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先说货源。最初,“海淘+代购”的开拓者们是旅居海外的华人,他们拥有直接购买海外商品的条件,并且在商品信息上与国内存在不对称性。这个时期,主要通过代购产品通过国际平邮寄回国内。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外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这部分人无法再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高额差价。但他们仍然具有巨大的地利优势,例如在美国,大部分购物网站要求使用美国私人地址和信用卡账户,这让国内海淘者感到非常困扰,无奈只能付给代购者佣金来购买海外商品。这就是代购者在货源方面的巨大优势。

再说渠道。针对国内海淘者的需求,海外华人开始创办转运公司,为国内海淘者收货并邮寄回国,同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国际运费。这种模式的海淘总体价格比代购更低,因此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需求也不断增加。在华人海外消费较为集中的几个国家,大批转运公司应运而生。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转运公司的竞争焦点集中在进口渠道上。此前,国家针对个人网购物品一直通过邮政清关,但效率不高,同时还存在监管困难的问题。而个别转运公司则寻求通过港澳台转口、走私等灰色渠道通关。在国际运输时效相同、服务差异化不大的情况下,谁能稳定高效地通关,确保货物安全,谁就能占领市场。

通关能力也成为了区分转运公司等级的标尺。能够独立清关的公司在业内被称为渠道商,可以为若干个转运公司进行集货、通关;而没有自清关能力的公司只能作为收货仓库,赚取一点包裹管理费和渠道商的分成,实际上已经被收编为渠道商的仓库。在消费者看来,市场上有众多转运公司,但实际上他们的货物最终都通过几大渠道商进行运送和通关派送。

货源和渠道为王的时代也存在一些弊端:

1. 交易成本高昂。国内消费者面对互联网上大量的代购和转运信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询价、对比和试错。首先要花费大量时间比较货源、区分优劣,其次确定货源以后首先要投入小笔资金进行试错,因为与中间人、卖家毕竟相隔大洋两岸,无法保证信用只能自己试错。

2. 消费者权益无保障。前文已经提到,由于现实因素的限制,交易信用无法保障。其次关于商品本身的真假、售后、退换等问题也始终无法解决,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之后维权艰难。第一没有监管部门负责,第二国际维权成本也让很多权益受侵害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自认倒霉。而且,海淘商品的时效并不稳定,动辄一个月甚至数月时间的派送延误同样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3. 行业存在法律风险。由于确实存在部分转运公司违规操作,钻国家海关政策的漏洞,一单产生纠纷,海关认定货物为走私品,消费者购买的个人物品也讲一并遭到罚没销毁处理。再者,部分转运公司并无资质标准,运作也经过层层转包,国内无公司实体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需要面对的法律风险极低,导致其明目张胆铤而走险。事实上,转运公司收货后卷款卷货消失的例子有之。

跨境电商 2.0 时代,物流为王

以海关发文为节点,跨境电商正式开启了 2.0 时代的序幕。相关行业标准、准入标准、监管保障将迅速完善,全世界将成为一个自由流通的 B2C 市场。跨境电商越来越成熟以后,终端消费者面对的市场是一张互联网——全世界电商。货源和渠道这一对“海淘+代购”模式的瓶颈将被打破,跨境电商竞争的焦点将转移到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上。

根据国家试点精神,品牌商必须在中国国内设立公司实体、完成中国海关和质监部门备案要求之后其商品方可在个人网购包税进口渠道中畅通无阻。目的在于:第一保障中国消费者权益,进口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纠纷将就地向其经销商国内实体进行追责;第二降低通关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备案完成后海关质检部门将按照既定规则监控个人网购进口渠道货物,专规专管清晰明确。

在货源与渠道纳入国家监管之后,跨境电商的竞争将转移到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上。具体表现在仓储管理、运输配送、附加价值三个方面:

仓储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定制化

运输配送——强化风控能力、精简中转环节、严选合作伙伴

跨境电商 1.0 时代的整个配送流程最少经过“三转两关”,货物经过层层转包转包,风险成几何数增加的同时,层层转包产生的溢价必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一旦货物出现丢失损毁,就经常会发生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事情。以联邦转运为代表的试点企业将独立面对终端消费者承担运输合同规定的相应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强化风控能力,提高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剔除层层转包环节,以独立姿态运营整个流转过程。这既是国家试点项目提出的要求,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趋势。

附加价值——开拓市场、大数据、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与电商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阴阳关系”。电商的发达促进物流行业壮大,物流能力不足将严重限制电商发展,反之亦然。时至今日,物流行业已经从电商的背后走到了与之并肩的位置。优质、高效、用户体验高的物流伙伴会极大提高品牌竞争力,反之则会将辛苦打造的品牌毁于一旦。名牌物流合作伙伴如今已经成为品牌商打开市场的重要砝码。电商物流同时拥有大数据属性,妥善保管和开发这座数据宝库,将对电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联邦转运与其他跨境电商不同之处在于:建设了一个专业的货源地采购团队配套供应链管理,将跨境电商物流的触角向前伸,为电商伙伴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这方面的努力将会在未来显现出其卓悦的商业远见。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论是谁只要解决好上述三方面的关键问题,谁就是跨境电商战场上的王者。

本文由张晋翎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原文链接]

跨境电商的新趋势:从“渠道为王”到“物流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