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古卷中隐藏着关于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秘密?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20 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死海古卷》
1
死海古卷重见天日
2
历经千年保存完好
《死海古卷》包含旧约圣经(以斯帖记除外)、犹太文献及教派文本,其中绝大部分是用羊皮纸或莎草纸制作的,甚至有一卷是铜制的。洞穴内的气候条件使得卷轴和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在这些古卷中,《以赛亚书》的全卷最为完整,它被抄在宽一尺,长二十四尺的羊皮卷上,藏在瓦质的瓶中,并用麻布包裹,外面还浇上沥青。
1969 年,以色列政府斥巨资修建了死海古卷馆,向人们展示少量的死海古卷原件及照片,大部分原件仍留在研究室中。当不进行展示时,《死海古卷》被存放在黑暗且温湿度受控的储藏库中,其条件与昆兰洞穴内的条件相似。《死海古卷》历经 2000 多年仍能保存完好,并非偶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爱色尼人严格抄写——精确度极高;
·
特制墨水在羊皮纸书写——留痕深,可防篡改;
·
昆兰洞穴内的特殊条件——陶罐密封,遮光,气候干燥;
·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没有人为活动干扰。
图片来源网络
3
传承人类文明、印证宗教起源
《死海古卷》为圣经考古及了解当时的犹太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解决了一些有关圣经教义方面的争议。实际上,在《死海古卷》中找到的旧约圣经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古老的版本,在发现《死海古卷》之前,最古老的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是公元 1000 年的马所拉抄本,而《死海古卷》的出现将时间整整提前了 1200 年。其最重要的作用是证明了现存《旧约全书》与公元前的相似度非常高,比如,死海古卷中的《以赛亚书》与九世纪的马所拉抄本的各种手稿几乎完全相同,这种高度一致的传承令人震撼,它证明了基督徒对《圣经》的传承是精准的。
图片来源网络
4
死海古卷数字化工程
以色列启动了一项“死海古卷”的数字化工程,由以色列文物管理局(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设立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用的高清摄像装置拍摄古卷残片,数字版本甚至比卷轴本身更加清晰。2011 年,谷歌公司与以色列博物馆合作,旨在利用现代科技,为古卷制作最清晰的呈现,并且使古卷得以通过网络向公众免费开放。公众访问以色列博物馆的网站就可以看到部分解析度非常高的电子版《死海古卷》,也可以放大文字并将其翻译成各种语言。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摄影师沙伊·哈尔维正在拍摄《死海古卷》
原件与数字化副本对比
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
重要性
《死海古卷》的问世,不仅对人类文明和西方宗教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印证了信息长期保存的重要性。从石刻铭文到磁光电介质存储,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尝试用各种手段来保存信息。在古代,苏美尔人在泥板上写下楔形文字存储信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诏书被刻在罗塞塔石碑上;贺兰山的岩石上刻着远古时期的艺术图像;羊皮纸和纸张在精心保管的情况下,可以保存信息几百甚至上千年之久;电影胶片和缩微胶片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中也能保存信息数百年……
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数字形式的信息资源呈爆发式增长。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的记忆、科学的成果、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等存储载体中,然而,这些载体的寿命较短,即便是其中耐久性较好的蓝光光盘也尚未经历时间的考验。
哈佛大学图书馆名誉图书馆员罗伯特·达顿(Robert Darnton)曾经说过:“我们的文化无法承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这一点上数字文本比印刷书籍更脆弱。”我们急需为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数据寻找更加耐久、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存储载体,比如胶片、玻璃、金属、陶瓷甚至蛋白质,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公司也正在探索之中。例如,Piql 胶片为梵蒂冈图书馆保存了数以万计的历史原稿,也将捷克电台珍贵的广播资料纳入馆藏;牛顿的《光学》、《圣经》、《自由大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等重要文献著作都被刻进了玻璃中;两份对法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档案(1789 年的《人权宣言》和 1791 年的《女权宣言》)的文本被储存在 DNA 胶囊中,并正式移交给法国国家档案馆。
文明的延续与传承离不开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解读。《死海古卷》的问世,见证了在千百年来圣经教义的传递;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为人类打开了古埃及尘封几千年的历史之门;苏美尔的泥板将神话与历史进行衔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实现海量数字资源保存几千年之久,并且在未来能够被识读理解,让璀璨的地球文明得以传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当下各国政府和科技界正在思考、探索的难题。
数字罗塞塔计划
项目立足冷数据存储领域,聚焦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发合适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载体用于国家战略性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同时研发配套的写入、存储、读取设备实现技术成果转化进而实现工程化、产业化。
数字胶片和蓝光存储是数字罗塞塔计划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的存储载体, 数字胶片
可以用于珍贵重要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异质备份, 蓝光存储
用于海量冷数据的近线或离线存储; 玻璃存储
是数字时代的罗塞塔石碑,数字罗塞塔计划为之奋斗的前沿存储技术,未来有望真正解决重要冷数据的永久保存问题。
数字罗塞塔计划
是由杨安荣博士联合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发起的一项利用蓝光存储、数字胶片、玻璃存储等技术,旨在解决电子档案乃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国产化替代科技攻关工程项目,以实现“保存社会记忆,传承人类文明”的最终目标。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