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大时代的海外策略
图/摄图网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汽车行业的“出海”战略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汽车出口的稳步增长,不仅彰显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新定位。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与机遇,中国企业正借鉴日本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同时探索与欧洲等地区的合作新路径。然而,随着产能的扩张,过剩的隐忧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保护主义的逆流中寻找共赢的解决方案,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关键。
一、出海大时代,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关于“出海”的现象,我们认为它的影响极为重大,不仅关系到当前的经济增长,还可能对未来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公众普遍担忧,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方面,虽然目前情况还算不错,但未来可能会受到欧美保护主义的限制。这种限制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乃至更高端的产业出口,与过去的出口状况相比,将会出现明显不同。
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将焦点放在了这个庞大的市场上,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访华,讨论的正是此类议题,这表明“出海”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其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
二、“出海”遇阻,触及对方核心利益
早期的战争主要涉及对一些资源的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转向了通过贸易来获取资源,这也是一种资源获取方式,同样可以获得很多东西。当然,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更为先进,它可能通过金融手段,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垄断生产链中利润较高或核心的部分。
美国凭借高技术,比如在许多领域垄断了设计,通过制定标准来垄断高端市场,从而自然地拥有了优势。中国过去一直在“出海”,但主要是输出一些低端的产品,这些产品对其他国家的压力不大,有时候甚至是美国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但现在,我们正逐渐向高端市场迈进,这就触及了美国等国家的核心利益,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摩擦。
过去,我们出海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但现在,除了继续努力之外,我们还需要克服许多障碍,这使得我们的发展变得更加困难。
三、对海外策略,也要遵循“农村包围城市”
经过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这一战略不仅在国内战争中得到应用,同样也体现在我们对海外的策略中。最初,中国的产品进入的是较贫穷、较边缘的地区,然后逐渐向中心区域渗透。华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也是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从较小的市场开始,逐步进入核心区域。
中国的产品过去主要定位在低端市场,从边缘的、不太重要的地方开始,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农村”概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逐渐向“城市”——也就是核心市场进军。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对国际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大兵压境”的态势已经不可阻挡。
这种战略的实施意味着我们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所说的“出海”不仅仅是指产品走出国门,更包括了对中美之间博弈阶段的感受和判断,以及对中国经济和整体博弈胜算的考量。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阻力是可以突破的,哪些阻力可能只是表面的喧嚣。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出海战略,并最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产品或股票上。目前,我们关注的三个主要方向是新能源车、锂电以及太阳能光伏。这些领域需要我们长期关注和投入。
除了产品“出海”,服务贸易的“出海”也是非常关键的。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可能不是最强的,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希望建立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工业和电力设施建设的全面合作。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海外一直非常强大,被称为“基建狂魔”,这也被视为一种典型的“出海”战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这一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前进。
四、万物“出海”,尽头是电力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想给大家一个建议,顺着大方向来看,人工智能代表未来,而电力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资源,甚至可能会成为短缺的东西。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那么全球各地的发展都应该围绕着电力展开。因此,为电力提供基础服务的行业,比如电力设备的制造和电力工程建设的企业,将迎来获得盈利机会。特别是电力设备,随着电厂的建立,需求将会增加,为相关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我们国家在电力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特高压技术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电力的高效传输能力对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面对美国东西部之间电力需求差异的挑战时。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可能最终会集中在电力资源的掌控和高效利用上。
以越南为例,他们希望使用我国的电力资源。然而,如果没有高效的能耗传输能力,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将会非常大。但是,如果特高压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实现高效的电力联动使用,我们就可以解决电力使用的时间差异问题。
目前,我们经常是晚上用电成本较低,而白天用电的成本较高。这是因为电力生产出来后难以储存,如果不用掉,也只能损耗掉。因此,电力公司愿意在夜间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电力。但如果我们的传输能力足够强,能够实现不同地区间的电力互补使用,比如我们的白天对应其他国家的晚上,那么我们就可以平衡电力的使用和成本。
因此,加强电力设备的研究,包括电力设备的出海,以及参与国外电厂,包括火电厂的建设,都是值得考虑的方向。尽管目前由于双碳目标的提出,大家对于新建火力发电厂的环境影响表示担忧,因为这通常涉及使用煤炭,会产生严重的污染。所以这是一个需要各方面综合考虑的问题。
五、汽车“出海”,当年的日本模式值得借鉴
我们确实非常关注汽车“出海”的情况。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已经出口了大量产品,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我们也不可能走向国际市场。以日本为例,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资源有限,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必要选择。而中国则是内外兼修,既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也有强大的出口能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日本的发展经验中汲取启示。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们可能需要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比如在欧洲,只要能突破欧盟,就可以利用其贸易规则进入整个市场。这次德国总理的访问就是一个明智的合作案例,他意识到无法阻挡全球化的趋势,因此选择了合作和合资的方式。这与当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采取的策略相似,如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股份分配等。
我们可以将这种合作模式应用到海外扩展中,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变成了外商。我们可以选择具有强大产品力的工业体系,将其延伸到海外市场,与日本的做法有相似之处。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一些国家对我们的工业扩张持有疑虑和担忧。他们担心我们的过剩产能会摧毁他们的本地产业。历史上,产品过剩曾导致经济危机,比如过去在经济危机时期人们会将牛奶倒入河中,不是因为产品不足,而是因为太多了。
尽管存在这些担忧,但我仍然认为“出海”的事件中存在许多机会。我们需要认真考虑这些情况,并寻找合适的策略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作者:洪榕,中国资深投资导师,连续5年蝉联微博知名财经大V ,财富管理专家,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MBA导师,浦东区政协委员、上海浦东新区工商联副主席,上海浦东新媒体联谊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