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谷歌seo推广招商方案.syoseo - 值得信赖的技术大牛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兰 丁建敏 摄影报道加工的服装90%出口国外,3年时间拿到10万件国际订单!你能想到吗?这是一个看似偏远的村办服装厂的业绩。这些业绩的创造者,就是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服装厂。8月7日,记者在本康沟村民族服

村办服装厂承接国际订单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兰 丁建敏 摄影报道

加工的服装90%出口国外,3年时间拿到10万件国际订单!

你能想到吗?这是一个看似偏远的村办服装厂的业绩。

这些业绩的创造者,就是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服装厂。

8月7日,记者在本康沟村民族服饰扶贫产业基地服装厂看到,车间内设有民族服饰生产流水线两条,一条条生产线有序排列,工人们正坐在工位上忙碌,缝纫、锁边、熨烫、质检……她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一件件民族服饰在她们的手里制作完成后打包发往客户所在地。

偏远的小村庄怎么建成了服装厂?据本康沟村驻村工作队员韩光荣介绍,2015年10月,青海省西川监狱开始联点帮扶本康沟村,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西川监狱党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双帮”工作,每年详细制定双帮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里留守劳动力的问题,2016年联点单位为本康沟村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缝纫设备42台,并将村中党员活动室建成服装加工车间,同时委派工作人员分批对本康沟村“公司+农民工+小车间”精准扶贫车间进行技术指导,从服装加工的专业角度,对车间加工人员开展业务指导,有效提高车间服装加工效率。

2017年,村里以此为基础,在扎巴镇党委的帮助下同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在省市县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投入价值80万元的新型服装加工设备,由化隆县工业和商务局牵头,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正规的服装加工厂。

“3年时间,我们接到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包括衣服、长裤等服饰的订单近10万件。”本康沟村民族服饰扶贫产业基地负责人韩学智告诉记者,车间专注于各类工作服的加工,做出的成衣细致无暇、品质良好,其加工完成后有90%的服装直接销往国外。

扎巴镇党委书记文成当智表示,本康沟村民族服饰加工项目的实施,是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格局的具体表现,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生动实践。

见到郭媛玲时,她正在本康沟村民族服饰扶贫产业基地服装厂车间内忙碌着。由于常用右手发力,她的右手掌全是老茧。

郭媛玲今年38岁,是本康沟村人,家中有4口人,16岁的儿子去年以近600分考进当地一所高中,女儿于今年暑期结束后将开启初中学业,为了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郭媛玲丈夫在外务工,她则成了全职妈妈。

为了增加收入,郭媛玲在村妇联主任钟连喜的鼓励下,和本村的13名妇女共同成为村里服装厂的员工,主要负责安订服装的纽扣、熨烫以及包装。

平时,除了操心儿女的生活起居和一亩三分地,郭媛玲把剩余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难得的工作岗位上。在其他人眼中,郭媛玲是个肯吃苦的人,总能见她在厂子加班,随着近几年的辛勤劳作,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脱贫光荣户姚新庄曾是本康沟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丈夫过世得早,留下母子3人相依为命,她平时靠种庄稼补贴家用,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生活时常入不敷出。随着民族服饰加工车间的建设,让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看到了新的希望,通过培训,姚新庄也正式成为民族服饰加工车间的一员。

如今,家里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每个月都能挣2000元左右,生活条件比以往好了很多,姚新庄觉得再也不会当贫困户了。“我是自愿退出贫困户和低保户的,今后我会靠自己的双手,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姚新庄脱贫的事迹被化隆县广泛宣传,并授予“脱贫光荣户”的称号。

民族服饰产业基地的落地,彻底改变了本康沟村妇女只能在家务农的局面。如今,本康沟村妇女们摇身一变,成了车间员工,由以前年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到现在每月能拿1500元左右的工资,大大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与此同时,民族服饰产业基地还让37名非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农忙顾家和农闲打工赚钱两不误,既增加了收入,又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特别是基地为村里的8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从单纯地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供养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经济条件,改善了生活状况。

残疾人马富龙,因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截肢,民族服饰加工车间让他重振信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他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每个细节都不放松,生产的成品没有一件出现过质量问题。马富龙不怕苦,不怕累,在服装加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效益,通过自己的双手,每个月能领到工资1500元。

韩学智说,近年来,由于基地供货稳定、质量优良,业务不断扩大,企业的订单也在不断增多,最近一段时间,本康沟村民族服饰扶贫产业基地服装厂又成功接到了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3000件订单,村里的妇女们又将迎来一个忙碌的季节。

村办服装厂承接国际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