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基石课:大话网络协议,探究通信奥秘(已完结)

dffghhg · · 96 次点击 · · 开始浏览    

获课❤:itazs.fun/17192/ 网络编程的基石是套接字(Socket)、TCP/IP协议栈以及OSI参考模型,它们共同构成了网络通信的核心框架,支撑着不同计算机程序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以下是对这些核心要素的详细分析: 套接字(Socket) 定义与作用:套接字是网络编程的原子操作单元,是应用进程与网络协议栈之间的接口。它允许程序创建网络连接、监听进来的连接以及发送和接收数据。 标识与类型:一个套接字可以看作是IP地址+端口号的组合,唯一标识了网络中的一个通信端点。套接字分为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对应TCP)和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对应UDP)两种类型。 操作与函数:套接字编程涉及一系列函数调用,如socket()、bind()、listen()、accept()、connect()、send()和recv()等。这些函数分别用于创建套接字、绑定到本地IP地址和端口、监听连接请求、接受连接、连接到服务器、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TCP/IP协议栈 定义与结构:TCP/IP协议栈是构建Internet的核心协议,包括了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络传输协议,如TCP、IP、UDP等。它通常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连网络层和接口层(物理+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双向的字节流服务,保证数据顺序和完整性。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则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固定最大长度的数据报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顺序和必达。 应用与支持:TCP/IP协议栈支持多种网络应用,如Web浏览(HTTP)、电子邮件发送(SMTP)、文件传输(FTP)等。这些应用都建立在TCP/IP协议栈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OSI参考模型 定义与功能: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个抽象的参考模型,用于描述网络通信中各层的功能和协议。它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分层与依赖:OSI参考模型中的各层之间严格单向依赖,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通信实体的对等层之间不允许直接通信,它们之间是虚拟通信,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指导与参考:虽然OSI参考模型并不是物理实体上存在的七层,但它为网络通信提供了功能的划分和协议的指导。在实际网络编程中,开发者可以参考OSI参考模型来理解和设计网络协议和应用。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

入群交流(和以上内容无关):加入Go大咖交流群,或添加微信:liuxiaoyan-s 备注:入群;或加QQ群:692541889

96 次点击  
加入收藏 微博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回复 没有账号 ?)
  •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能够对别人有帮助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粗体**、~~删除线~~、`单行代码`
  • 支持 @ 本站用户;支持表情(输入 : 提示),见 Emoji cheat sheet
  • 图片支持拖拽、截图粘贴等方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