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引擎seo自动推广工具光算科技 - 速度第一工作室

【财联社 6 月 17 日讯】(记者 王碧微)近期,电子烟行业利好频传,逐渐摆脱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 6 月 15 日,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正式上线,金城医药(300233.SZ)、润都股份(002923.SZ)等首批获得国家烟

电子烟出口规模预超千亿,它是如何做到的?

【财联社 6 月 17 日讯】(记者 王碧微)近期,电子烟行业利好频传,逐渐摆脱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

6 月 15 日,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正式上线,金城医药(300233.SZ)、润都股份(002923.SZ)等首批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烟草专卖许可证准予许可决定书的企业备受关注。

然而,与牌照相比,获批产能或许更为关键。因为牌照会对产能进行限制,几千吨与几百吨的差距较大。电子烟专业委员会姚继德理事长表示,随着行业规范程度的提高,电子烟行业正逐渐告别野蛮生长,走上正轨。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当前电子烟行业的创业和出海成本不断增加,产业持续向头部集中。

出口额预计超千亿

“尽管国内外环境有所变化,但我们今年仍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业务量较上年增长了 10%-20%。”一位电子烟出口商向记者透露。

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郭晓渔表示,目前,电子烟行业的主要增量来源是出口。国际电子烟市场正处于萌芽阶段,未来必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至于国内市场,郭晓渔的态度较为谨慎,他预计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根据 6 月 15 日“2022 电子烟行业第六届规范发展宣贯会暨首届出口服务发展大会”发布的《2022 年电子烟产业出口蓝皮书》,2022 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超过 1080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海外电子烟市场规模将保持 35%的增长速度,总规模突破 1000 亿美金。预计 2022 年全年电子烟出口总额将达到 1867 亿人民币,预计增长率达 35%。目前,我国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超过 1500 家,其中超过 7 成企业以产品出口海外。

头部电子烟代工企业思摩尔国际(6969.HK)财报显示,2021 年其出口收入(含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约为 90.82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 66%。

值得注意的是,野蛮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各地监管政策纷纷出台,电子烟出海面临诸多挑战。上述出口商告诉记者,“国内航司对证件和报告的要求较多,以前带电产品都是从香港出的,自从香港 5 月 1 日起禁止运输电子烟后,大部分产品都通过双清包税到门的渠道运往韩国。”

深圳是全球 90%电子烟的供应地,而出口的电子烟产品中,40%由香港机场承担航空运输功能。然而,根据香港《2021 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自今年 4 月 30 日起,在香港销售、制造、进口或推广电子烟和加热烟草产品均属非法。

深圳云普嘉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敏在本次大会上也表示,目前国内雾化电子产品出口海外仍存在部分难题,包括但不限于香港转口禁运、国内运力短缺及海外清关困难等。

产业链或持续向头部集中

“国内出口表现较好的企业主要是几家头部企业。”上述电子烟出口商表示。

郭晓渔告诉记者,对于高标准、头部的企业,由于产品品质高、生产标准严格,很容易进入深圳机场的新白名单,这些企业有机会直接通过深圳机场出口,甚至比从香港出口更便捷。但对于中小企业或后来进入行业的企业,出海难度将加大。

不仅出口机会向头部集中,行业进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记者咨询的多位投资人士也表示,由于电子烟行业的不确定性较高,在挑选下游电子烟项目时会非常谨慎。

郭晓渔表示,头部企业的科研实力和加工实力不断提高,行业门槛也越来越高。几年前,行业内认为拿着几百万到深圳就可以做电子烟,现在可能几千万都不够,未来的门槛还会更高。但对于已经在头部建立起壁垒、有经验和积累的企业来说,优势会逐渐扩大。

6 月 15 日,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各界都十分关注哪些企业能够获得烟草专卖许可证准予许可决定书。

据了解,金城医药和润都股份率先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烟草专卖许可证准予许可决定书。此外,劲嘉股份(002191)、金莱特(002723)、顺灏股份(002565)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已表示申请了该许可证明。

不过,拥有许可证并不意味着就能在电子烟行业“大展拳脚”。

郭晓渔表示,其实谁拿到牌照并不重要,关键是获批的产能有多少。因为牌照会对产能进行限制,几千吨与几百吨的差距很大。如果只有一两百吨的产能,可能只能服务一些小品牌。大的制造商或大的品牌,出口海外市场的销量很大,肯定会集中与大客户合作。

郭晓渔进一步表示,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中上游的烟油、设备商,还是下游的品牌商,都会持续向头部集中。

因此,亿纬锂能(300014.SZ)、比亚迪电子(00285.HK)、思摩尔国际、雾芯科技等已经在电子烟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值得长期关注。

总而言之,政策落地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行业终于走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

艾媒咨询分析师张毅表示,目前,行业大致明确了哪些行为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以及可行的程度如何。从产品原材料到产品渠道,再到参考和适用的法律法规,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要求。

(编辑:曹婧晨)

电子烟出口规模预超千亿,它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