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美国陷阱?!
“TikTok 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应该由美国企业所有。”——美国前财长姆努钦
最近,美国强行收购 TikTok 的相关消息频频登上热搜。从政治打压、严格的数据安全审查,到舆论抹黑、商业活动限制,再到如今的“立法”明抢……美国针对 TikTok 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不像是一个新手所为,显然是一名惯犯。
众所周知,美国在全球掠夺主要依靠三大霸权:金融霸权、军事霸权和高科技霸权。凭借这三大势力,美国以其国内法律体系为工具,对外国公司进行“长臂管辖”。例如,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FCPA)允许美国政府对涉嫌在海外行贿的外国公司进行调查和处罚。此外,美国还通过贸易政策和关税手段来打压外国公司。例如,美国政府对一些国家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并抢占外国市场。
利用专利陷阱:将其他国家公司的专利据为己有,然后借助国家霸权力量将其抢夺过来,以达到控制先进技术公司、抢夺其市场、技术和资源的目的,从而全面打压其他公司和国家的科技发展。
利用敲诈勒索:通过威胁、恐吓、起诉等手段,迫使外国公司支付高额罚款或赔偿金,或者交出公司的股权或资产。
利用并购方式:为了获取其他国家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公司会收购其他国家的企业。
美国掠夺外国公司的手段层出不穷,多年来已将各种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这些手段不仅会给外国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还会对全球经济乃至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肢解法国工业明珠——阿尔斯通
2013 年 4 月 14 日,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刚抵达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与华为孟晚舟女士的遭遇如出一辙)。这场抓捕并非针对皮耶鲁齐个人,而是美国政府针对阿尔斯通的一系列行动之一。
多年前,阿尔斯通就被美国电力巨头通用电气视为眼中钉。阿尔斯通曾是法国工业的璀璨瑰宝,在辉煌时期,阿尔斯通在水电设备制造领域位居世界第一,核电站常规岛世界第一,在交通运输领域,其超高速列车和高速列车世界第一,城市交通市场、区域列车、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所有相关服务领域排名世界第二。其技术实力在这些领域碾压了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公司。基于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官商勾结,对阿尔斯通展开秘密调查和布局。
1. 围捕阿尔斯通高管
在调查过程中,美国发现阿尔斯通在竞标印尼项目时存在贿赂官员的行为。然而,在当时的印尼,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潜规则,几乎所有企业为了在当地立足,都会或多或少地给予一些好处。但美国却抓住了这一点,利用其长臂管辖权对阿尔斯通及皮耶鲁齐提出指控。由于证据不足,他们采取了钓鱼执法的手段,制造证据。皮耶鲁齐在美国肯尼迪机场被捕后,被关押在戒备森严的重刑犯监狱。美国检方给他提供了两个选择:要么坚持不认罪并接受美国法律的审判,可能会被判罚 15-19 年有期徒刑,并承担数百万美元的费用;要么承认有罪,与美国当局合作,只需再待几个月就可以出狱。
2. 天价罚单
皮耶鲁齐被捕后,法国人忙于与美国斡旋以寻求和解,无暇顾及他的安危。他们没有意识到美国的险恶用心。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皮耶鲁齐签署了认罪书。美国人顺势开出了 7.72 亿美元的天价罚单。这笔罚单给阿尔斯通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法国人不得不变卖家产来支付罚款。由于日本三菱和德国西门子也对收购阿尔斯通表现出兴趣,为了确保这块“肥肉”不被抢走,美国司法部门规定,7.72 亿美元的罚金必须由阿尔斯通未被收购的法国资产来支付,而法国方面则将罚金转嫁给“接盘者”,这使得其他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3. 巨星的陨落
阿尔斯通商业贿赂事件曝光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再加上天价罚单的影响,原本风光无限的法国工业明珠瞬间陷入困境,资产减值,现金流短缺,濒临崩溃。最终,法国阿尔斯通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以 123.5 亿欧元的超低价格将其核心能源电力业务转让给了美国通用电气。
2018 年,美国通用电气基本完成了对阿尔斯通核心业务的收购,皮耶鲁齐也结束了长达 5 年的羁押生涯获释。然而,此时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阿尔斯通集团虽然尚存,但已从世界 500 强企业名单中消失,其引以为傲的电力业务以及全球领先的相关技术全部被通用电气收入囊中。法国也从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者逐渐边缘化,其话语权也逐渐削弱。后来,美国还强制要求法国电力公司与之签署合作协议,否则将暂停法国电力设施的维护……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结局。
此后,皮耶鲁齐撰写了一本书,名为《美国陷阱》,详细描述了阿尔斯通事件的前因后果,揭示了美国掠夺的本质。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