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端程序化交易渐入佳境
【零刻网独家研究】数字营销程序化交易是指通过广告技术平台,自动地执行广告资源购买的流程,其实现通常依赖于 DSP 和 Ad Exchange。传 统的人力购买是广告主根据自身的营销诉求及目标受众,采购相应属性的媒体资源,从而实现对受众的覆盖,本质上是对媒体的购买。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 50%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约翰.沃纳梅克提出的这个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 猜想”概况了传统广告人力购买模式下广告主的痛点。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及户外平面媒体等由于无法捕捉用户行为, 形成数据沉淀,因而广告主难以监测广告投放的效果,在选择广告投放媒体、投放方式,进而提升广告投放效率方面存在痛 点。而程序化交易是在用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营销诉求的目标受众,通过采购这些受众浏览的广告位曝光,本质 上是对受众的购买。其能满足广告主对于广告投放效果提升的诉求,使广告主“花该花的钱,做该做的事”,我们认为在一定 程度上将逐步替代传统的营销模式。
采用程序化交易的互联网广告,从广告主到达最终用户,中间需要经过广告代理商、ATD、DSP、Ad Exchange、SSP 和媒 体等环节,其中核心是 DSP、Ad Exchange 和 SSP。DSP 当前仍然主要是作为中小广告主与非主流媒体资源之间的连接, 以帮助中小广告主更好的进行广告投放,即服务于广大长尾用户。对于非品牌广告主而言,DSP 是广告程序化交易产业链中 最重要的一环。
程序化交易一般是通过 RTB(Real-Time Bidding,实时竞价模式)和 Non-RTB(非实时竞价模式)两种交易方式完成。 RTB 是广告交易平台在网络广告投放中采用的主要售卖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对目标受众的每次曝光机会拍卖的方式获 得该次广告展现,其主要包含以公开竞价购买未预定库存的开放式交易;而 Non-RTB 的结算方式则是采用优先出价或事先约 定的价格进行结算,其包含以固定价格购买预定库存的程序化预定,以固定价格购买未预定库存的优先购买。以受邀竞价购 买未预定库存的私有化交易,既可以通过 RTB 方式,也可以通过 Non-RTB 方式进行。
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数据沉淀,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又进一步的推动了广告程序化交易的发展。我国广 告程序化交易起源于 2012 年,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3 年展示广告程序化交易市场规模为 15 亿元,艾瑞咨询预测至 2017 市场规模将达到 283 亿元,2012-2017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20%;采用程序化交易的展示广告占比将从 2012 年的 2%上升至 2017 年的 28%。
当前广告程序化交易几乎都是采用 RTB 方式进行。对于品牌广告主而言,目前一般还是采用私下协议的方式在主流媒体上投 放广告。随着 DSP 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对接品牌广告主和主流媒体。品牌广告主通过 DSP 进行程序化购买时,更符合其 利益的程序化预定、优先购买和私有化交易等非 RTB 方式或将更受其欢迎,因此零刻网研究认为,程序化交易中的 non-RTB 占比 将逐步提升。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2017 年展示广告程序化交易中,采用 non-RTB 方式的比例将升至 47%。 (了解更多互联网信息,请关注零刻网)
小编:yoy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