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巨头,如今也开始“抄袭”中国了
曾几何时,因为“抄袭”的原因,中国科技企业在国外几乎声名狼藉,
百度是“中国的谷歌”,淘宝是“中国版eBay”,人人网则是“中国版Facebook”……
而且,国外对这种“中国山寨”的观念根深蒂固到,
美国电视台HBO的热剧《硅谷》中,就有一个情节调侃了一遍中国科技企业。
图/百度
但时至今日,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之迅猛,已经是美国任何互联网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并且也在逐渐成为科技创造领域的新型“独角兽”。
特别是在很多应用创新的领域里,碾压了美国的科技企业。
▼
Facebook 在微信上看到了未来。
2019年,扎克伯格宣布 Facebook 准备打造成“以隐私为中心的通信平台”,
类似于微信的1对1消息传递结构和私人新闻源。
而且在微信支付成为中国两大移动支付方式之一的多年后,
Facebook旗下的小程序WhatsApp,在印度成功推出 WhatsApp 支付功能。
图/图虫创意
谷歌从小程序中得到启发。
事实上,Facebook 并不是唯一一家国外高科技企业“抄袭”微信的案例。
像谷歌后来开发的“小程序”功能,
其实也有参考微信自建内部运行环境,不需要单独下载的应用的小程序插件差不多。
图/图虫创意
亚马逊追随阿里巴巴的脚步。
淘宝直播购物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再熟悉不过了。
除了国内电商平台在觊觎这块蛋糕之外,
2019年,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也在APP 中添加了 Amazon Live模块。
此外,亚马逊还参考淘宝推出了秒删跟卖“神器”—Project Zero。
图/.gartner.com
Snapchat 尝试微信应用程序小游戏。
作为一款曾风靡全球的
“阅后即焚”的照片分享应用,
如今为了拯救日益低迷的用户数量也开始悄悄主攻应用类的游戏,
以求吸引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注意。
这与微信小程序中应用小游戏的功能基本差不多。
图/谷歌商店
Instagram 对标小红书。
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型时尚社交平台Instagram ,
2019年3月就推出了测试版购物功能,即允许买家点击商品并直接通过该应用购买。
然而中国最出名的社交和购物APP小红书一直将此作为内置功能提供,
已经早早把“美国APP无法实现的方式”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联系在一起。
图/图虫创意
可以说,如今的中国,早已经结束了需要再去抄袭别人的时代。
因为我们已经拥有自己开发的技术、新型的商业模式和世界一流的中国产品。
一位美国记者Rebecca Fannin在她的两本书中这也描述中国:
在过去的十年来,围绕中国“硅谷科技"不断扩大的力量、影响力和创新力,正逐渐影响着整个世界。
据CB Insights 的数据显示,已经有50多家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
在手机领域,华为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图/图虫创意
主打海外市场,在中国默默无名的 OnePlus 手机
,
在海外,特别是印度的高端智能手机销量中名列前茅,
2019年还占据了印度35%的市场份额, 击败了三星 (23%) 和苹果 (22%)。
图/Oneplus官网
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
皆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社交媒体和在线游戏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图/字节跳动官网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投资的焦点。
因为很多外国资本开始意识到,随着
中国的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的蓬勃发展,
在未来,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或将影响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