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一季度外贸出口为何如此亮眼?成绩单背后有何秘诀?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艾德雄、陈先瑞)近日,保康县公布了一季度外贸出口数据:新引进外向型经济主体 5 家,实际投资额达 35.27 亿元,出口创汇 1.96 亿元。
在保康鑫农茶业车间内,炒车、筛选机、色选机等设备全速运转,刚刚生产出来的红茶正加紧进行打包外运。
“我们这批货要出口到俄罗斯,订单是 50 吨,目前已生产了 25 吨,这批货将在 4 月上旬发走。”保康鑫农茶业生产负责人郭大友介绍道。
由于自有基地原材料不足,鑫农茶业积极组织货源,确保按时发货。“今年形势很好,已出口 80 吨,创外汇 83 万美元。”郭大友表示,公司今年出口力争达到 2000 吨,创外汇 1500 万美金。
外贸出口稳步复苏,各生产企业纷纷扩大规模、提高产能。
在保康县马桥镇生态鲟鱼养殖场,先期建好的 50 亩鱼塘已投入使用。“这一个池子放了 400 尾,均重在 50 斤左右,按以往经验,再有两到三年就能产籽。”养殖场生产负责人赵光兵介绍说。
据了解,鲟鱼养殖周期为 6 至 10 年,可取鱼籽做鱼籽酱。鱼籽酱价格较高,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生态鲟鱼养殖项目于 2022 年从浙江引进,总投资 3.5 亿元,面积 300 亩,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 5000 万元,实现利税 800 万元,可拉动就业 50 人。紧邻养殖场的 117 亩扩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确保在今年 8 月建成投产。
赵光兵表示,保康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公司不远千里来此建厂,产出的鱼籽每斤要比市场价高出二三十块钱。
针对每个外向型企业,保康实行“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主体单位跟进、一名项目秘书包保”的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保姆式服务。商务、发改、税务及包保单位一方面与企业精准对接,解决产品不优、渠道不畅、物流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各招商小分队长年活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把优质的外向型企业引进保康,不断提升外贸总量,推动外向型经济产业集群式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聚焦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