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都开始屏蔽广告了,国内如何才能学会打广告?
每次打开某些应用都是满屏的广告,是不是很不爽?Google也这么觉得。最近,Google列出了一些它们认为会影响用户体验的Android手机广告形式:
会挡住网页页面的弹窗广告;
会覆盖整个网页的插页广告;
用户需要自己点击关闭才能继续浏览网页;
那些伪装成没有遮盖网页页面的插页广告。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尽力去掉上面所列广告,在去年一年Google屏蔽了7.8亿条“坏广告”的同时,也在尝试各种新的交互广告形式,比如去“试玩广告”,它让用户在广告页面里试玩 60 秒的应用,来帮助用户决定要不要下载。
国外有Google为用户屏蔽烦人广告,国内用户则依然在漫天广告下吐槽不已。在线视频作为现代人消遣娱乐的必备方式之一,其广告的烦人程度也当仁不让。各大视频网站在播放某个视频后都有一段非会员无法跳过的广告,时长大约在60s-120s不等,不少网站还会在节目播出中间插播一段广告,让人非常不爽。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想专门看一段20秒的广告视频都还得在之前看上2分钟的其他广告。
其实,当广告让用户感到不耐烦的时候,用户就很难再关注到广告内容上去,所产生的转化率根本不够看。这样的广告方式无疑是双方都没讨到好处:观众看的心烦,广告商花了钱无法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
那如果换一种广告形式是否会好上很多呢?前段时间比较火的由黄轩、杨幂主演的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在乐视网上播出,接入了video++的互动原生广告植入技术,为“凯迪拉克”做了一次互动广告投放,在视频中“凯迪拉克”出现的镜头都有加入一个互动广告标签,点击标签出现的信息层页面有“凯迪拉克”的详细介绍以及销售链接。这个广告信息层点击率高达14.16%,远远高于传统贴片广告0.3%的转化率。
基于这个思路,如果将广告换成这个形式,由于不占据屏幕过大区域,又与视频内容高度贴合,这样的广告会产生高质量的购买行为,比起传统广告真是高明太多。
广告确实是视频网站收入的一大来源之一,但是带来差劲的用户体验可不是那么明智。Google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国内也能以用户体验为前提,改善广告投放的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