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订单危机”?中小企业可以这样做……
本报记者 杜弘禹 广州报道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出口遭遇下滑的大环境下,应如何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难题?
跨境电商成为其中一个选择。许多人认为“跨境电商”仅意味着“买买买”,但它实际上还有另一面——利用跨境电商进行出口。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 2.6 万亿元,同比高速增长 30%。其中,跨境电商出口占比超过八成。
然而,中小企业若要利用跨境电商进行出口,无疑需面对诸多问题:如何搭建跨境电商或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如何使用跨境电商配套设施,包括物流、金融等,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
在 10 月 10 日至 27 日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成本较低、灵活精准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试水”跨境电商出口,以期获得更多新订单。
受此需求推动,传统出口贸易模式中的卖场、物流、代理、营销和售后等服务提供商也纷纷转型,已形成了涵盖平台、物流、咨询、金融、品牌管理等较为完整的一系列生态链。
中小企业的出口新渠道
广东不少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正将跨境出口电商视为一种有益尝试。这背后的动力是,持续低迷的外贸形势下,众多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订单危机”,亟需寻求突破。
10 月 12 日,广东汕头一家五金工具企业负责人程跃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企业产品主要供应欧美几家大型品牌商,虽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尚未大幅减少,但严峻的外贸形势和单一的出口渠道,使企业危机感强烈。为此,该企业去年专门成立了跨境电商部门。
“哪天某个大客户的订单突然中断,我们就会陷入困境。”程跃表示,外贸低迷也暴露了中小企业在传统出口贸易模式中的一些弊端,如过度依赖品牌商、代理商或采购商。
运用跨境电商,打破旧的出口模式,为产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共同选择。
跨境电商出口具有明显优势。传统出口贸易模式存在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和渠道僵化等问题,而跨境出口电商则更加灵活、精准和自由。此外,其门槛和成本投入相对较低。
这种明显的优势对比,使不少中小制造企业在经营压力下,有能力转变出口贸易的传统路径,尝试跨境电商出口。
广州墨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过去以生产智能芯片为主业,但该企业去年转型从事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生产,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同时,该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途径。
“传统出口模式成本太高,我们希望将有限资金集中用于产品研发。”该企业销售主管吴逸斌在 10 月 12 日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外,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跨境电商的便捷性更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号。
而林欣从事电子配件 B2C 模式的跨境电商出口。“简单来说,就是开国外的淘宝店。”10 月 11 日他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一个杯子出口到德国人的餐桌上,可能要经过三四个代理商,而现在只需一两个,“这表明中国产品仍有通过新模式创造新优势的空间。”
10 月 11 日,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李贻伟表示,跨境电商降低了出口成本和外贸门槛,使中小企业直接与国际渠道对接。此外,这种扁平化、中间环节减少和成本降低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经济数据也反映出跨境电商的热度。今年 1-9 月,广东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商进出口 95.0 亿元,增长 35.7%,其中出口占绝对比重。
相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广东货物进出口总值 44839.5 亿元,同比下降 0.2%,尽管降幅有所收窄,但仍为负增长。
事实上,近年来跨境电商的“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整体外贸进出口的疲弱增速形成鲜明对比,无论是全国还是广东。这种对比仍将持续,体现出一种转型趋势。
10 月 11 日,在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博会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现任全球 CEO 发展大会联合主席龙永图认为,互联网将过去被全球化排除在边缘地位的企业纳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和中心,中小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角色。
出口电商服务链加速形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受上述需求的推动,传统出口贸易模式中的卖场、物流、代理、营销和售后等服务提供商也在加速转型,并直接推动了出口电商服务链和产业链的完善,极大地提高了便利性。
广州南方大厦转型跨境出口电商平台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南方大厦是中国近现代规模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 20 年代,曾是中国第一高楼,也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中心。新世纪以来,南方大厦转型为数码城,并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手机配件行业的龙头,也是全国电子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
不过,尽管过去生意兴隆、声名远播,但南方大厦仍受到外贸低迷和电子商务兴起的冲击。为此,2015 年 9 月,南方大厦再次启动转型:上线主打数码产品出口贸易的跨境电商平台。
“时代在变化,新的趋势正在形成,我们只能顺应潮流。” 南方大厦跨境电商平台的市场负责人在 10 月 12 日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探索转型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自身被淘汰,并将过去的一些优势进行转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尽早在新兴业态中占据一席之地。
南方大厦跨境电商平台的市场负责人表示,南方大厦希望将其在国外市场的高知名度和众多内部商户的规模优势“导入”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外的许多地方,比如中东,很多客商甚至消费者都知道南方大厦。”
事实上,“抢夺”这块蛋糕的不仅是卖场,物流行业的转型尝试更为普遍。例如,业务范围主要覆盖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迪必速”,近年来逐渐调整经营方向:从传统出口贸易物流领域淡出,转而大力开拓跨境出口电商国内段物流业务。
“我们提供的是产品从国内到进入海外仓的物流服务。”10 月 12 日,该企业市场部负责人王辉林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跨境电商出口的兴起,这一需求爆发,该企业转型后的业务也迎来了高速增长。
王辉林还认为,与全球贸易低迷后海运业的衰退相比,珠三角拥有全国最大的机场群,发展跨境出口电商具有良好的条件和较快的速度。
事实上,这种传统出口贸易模式中的服务提供商加速向跨境出口电商转型的趋势,一方面是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广东作为外贸进出口大省的基础和优势的转化过程。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中,广东占 24.7%,浙江占 16.5%。该中心还分析认为,广东高度集中的生产制造基地、丰富的外贸人才储备是出口跨境电商卖家的集聚地,品类丰富及完善的产业链是其显著特征。
李贻伟介绍,目前全国跨境电商约 70%在广东,相关从业人员达 300 万人,民营企业活跃,已形成跨境支付、跨境物流、金融服务、咨询、培训、品牌管理等全产业链的跨境电商服务。
同时,随着服务链的日益完善,跨境电商出口便利性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出口。例如,过去复杂繁琐的国际快递,已简化为与国内快递类似的服务,包办了从创建订单到贴标签、包装、套装、海关申报等流程,高度便捷。
换言之,随着传统出口贸易流程不断“电商化”,业态逐步融合发展,广东中小企业的海外销路变革未来还将进一步加速。
(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