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进出口增速“转正”,四季度有望反弹?
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陈旭
8 月 8 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 7 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 7 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23.55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 0.4%。其中,出口 13.47 万亿元,增长 1.5%;进口 10.08 万亿元,下降 1.1%;贸易顺差 3.39 万亿元,扩大 10.3%。
按美元计价,今年前 7 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3.4 万亿美元,下降 6.1%。其中,出口 1.94 万亿美元,下降 5%;进口 1.46 万亿美元,下降 7.6%;贸易顺差 4895.7 亿美元,扩大 3.5%。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保持在 3.4 万亿元以上。7 月当月,我国进出口 3.46 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与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长 25.7%,较 2020—2022 年同期均值高 4.5%。整体看,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平稳、符合预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去年高基数对 7 月出口同比增速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 7 月份,我国进出口 3.46 万亿元,下降 8.3%。其中,出口 2.02 万亿元,下降 9.2%;进口 1.44 万亿元,下降 6.9%;贸易顺差 5757 亿元,收窄 14.6%。
月度进出口额同比增速从 4 月以来连续出现下滑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按美元计价,今年 7 月份我国进出口 4829.2 亿美元,下降 13.6%。其中,出口 2817.6 亿美元,下降 14.5%;进口 2011.6 亿美元,下降 12.4%;贸易顺差 806 亿美元,收窄 19.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继 4 月出口同比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以来,单月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且降幅呈现扩大的趋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7 月出口额同比降幅加大,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在海外经济下行、外需进一步走弱的背景下,订单不足是当前我国出口面临的主要考验。
二是去年 4 月疫情高峰过后,我国出口增速大幅上扬,上年 7 月出口基数抬高也会相应压低今年 7 月出口同比增速。
三是近期我国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出口下行较快,对头号贸易伙伴东盟的出口也出现下行,对我国整体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我们判断,短期内出口将延续两位数同比负增长态势。这意味着在推动三季度经济复苏的动能方面,要更多倚重内需发力。”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7 月进出口负增长,首先是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实际上从出口规模来看,7 月份仍然处于历史同期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当前欧美经济不景气,导致对中国的出口需求下降,也就是所谓的外需走弱。”
霍建国认为,随着国内稳经济、稳外贸政策的不断发力,加上去年四季度基数降低,出口有望迎来一定程度的反弹。从全年情况来看,进出口增速保持正增长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前 7 月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118.5%
在外需走弱的背景下,尽管 7 月进出口增速不及预期,但部分产品的出口仍然具有亮点。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前 7 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 7.83 万亿元,增长 4.4%,占出口总值的 58.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7351.5 亿元,下降 19.8%;手机 4623.6 亿元,下降 6.5%;汽车 3837.3 亿元,增长 118.5%。
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34 万亿元,下降 2.1%,占 17.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 6311.4 亿元,下降 2.1%;纺织品 5460.5 亿元,下降 5.7%;塑料制品 4032.4 亿元,增长 1.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前 7 个月出口数据来看,按人民币计价,汽车(包括底盘)、成品油和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增速排在了“前三甲”,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118.5%、33.8%和 23.8%。
从 7 月单月来看,在主要出口商品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83.26%,船舶同比增长 82.38%。王青表示,7 月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 83.3%,出口量同比增长 59.3%,延续年初以来量价齐升的势头。“这主要源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包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内,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7 月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也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以上‘新三样’体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显著。”王青说。
记者注意到,7 月 19 日,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 2023 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介绍,“新三样”(包括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动能强劲,出口合计增长 61.6%,成为贸易新增长点。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 1—6 月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为 2202.15 亿元,同比增长 69.2%;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为 1805.78 亿元,同比增长 17.9%;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额为 1328.59 亿元,同比增长 182.9%,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乘联会最新数据则显示,7 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 CKD)31 万辆,同比增长 63%,环比增长 4%。1—7 月乘用车出口 199 万辆,同比增长 81%。7 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 28%。随着出口运力的提升,7 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 24.8 万辆,同比增长 56%,环比基本持平;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 6 万辆,同比增长 90%。
此外,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内资企业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前 7 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 12.46 万亿元,增长 6.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 52.9%,比去年同期提升 3.1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8.49 万亿元,增长 7.3%,占出口总值的 63%;进口 3.97 万亿元,增长 5.3%,占进口总值的 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