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引擎做外贸需要掌握的知识点.Ahrefs - 客户最多的品牌

一直以来,跨境电商圈里“做第三方平台还是做独立站更有市场”的讨论就像咸甜豆花之争一样每次都能掀起一番波澜。如果从欧美市场购物习惯来看,个人觉得独立站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根据调查显示,国外52%的人习惯在独立站上面购买商品。欧美消费者在看重产品

新手小白该选独立站还是跨境电商?

一直以来,跨境电商圈里“做第三方平台还是做独立站更有市场”的讨论就像咸甜豆花之争一样每次都能掀起一番波澜。

如果从欧美市场购物习惯来看,个人觉得独立站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根据调查显示,国外52%的人习惯在独立站上面购买商品。欧美消费者在看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很在意企业的资质,因此他们在购物前,会先看产品的评论,然后通过搜索引擎去查找品牌名,看看品牌独立站的产品展示状态以及相关报道,进而判断这个品牌的资质。

除了建立品牌形象,独立站还可以进行用户的资料搜集,独立站的EDM,这些都是在第三方平台上无法获取的信息。我们都知道,像亚马逊平台,买家是没办法自己联系客户,这样就会造成客户数据没办法沉淀下来,而独立站规则自己定,客户数据可以沉淀下来,品牌也会随之沉淀下来,复购率也相对来说比较高。

更重要的是独立站作为只展示自家产品的平台,使得客户没有了比价的机会,但凡是进入独立站的用户要么购买,要么离开,不需要担心客户在货比三家的间隙里流失了。另外就是溢价了,毫无疑问独立站具备品牌的溢价能力。你可以在独立站上讲品牌故事,多角度来展现产品的特色,营造品牌的氛围。而且就约束力来说,少了第三方平台的规则限制,自然就少了一份被封的担忧,自由度更高。

所以不少商家多是做好了两手准备,独立站和第三方平台一起布局,两个渠道结合起来做,只要成功地把客户吸引到独立站上,后面的事情就都是可控的了。如果你想往第三方平台引流,可以把独立站的价格设高一点,如果你想让客户在独立站下单,可以把独立站上的价格降低,进而做用户的搜集和沉淀。如果说硬是要区分两者,那就只能说只做平台的卖家更侧重于“卖货”,而做独立站的卖家则更侧重于“卖品牌”。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想买一些廉价的普通用品的消费路径有可能是:打开第三方软件→搜索袜子→比价→购买符合标准的。但是如果一个客户打开了某一个品牌的独立站并产生了购买行为,那肯定是对品牌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度,大概率会回购甚至为品牌做口碑营销,因此有人说第三方平台是做生意,独立站是干事业是一点也不为过。大部分客户购买一些轻销品都会直接上独立站,方便而且便宜,但是只要是涉及品牌类的产品,基本上都会上谷歌搜索独立站,打开三方平台搜索一些品牌的销量,不难发现,基本上都不会很高。

但是大家又会觉得说建站容易、运营难,没有了第三方平台的流量保障,独立站就像没有靠山的穷孩子,很难有出头之日啊!,经常会跟一些同是做跨境电商的小伙伴在交流,独立站流量是不是很难做,很贵,独立站跟三方平台不一样,没有自带流量,所以流量都要自己做,其实可以做的流量有很多,像Facebook广告,Tik Tok,SEO,网红,博客等等。。。。

虽然近期有一些同行在抱怨Facebook广告的精准度、转化率有所下降,但是话说回来,Facebook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流量池和广告平台,其跨平台跟踪数据的定向广告受到了影响,但其平台内部的自营广告,依然是坚挺的。毕竟,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入口之一,在过往的漫长时间里,大量的用户在浏览、停留、转发、留言、点赞的过程中,留下了海量的行为轨迹数据和兴趣偏好数据。

再说下KOL,包括我们自己其实也有出现网红拿了货不拍视频的情况,所以适当的筛选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为一个东西刚出来的时候,知道的人少,肯定就很好做,一旦知道的人越来越多,那竞争自然也就越来越大,网红也是一样,早起来没有盛行的时候,跟他们谈合作,都很好谈,找他们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会坐地起价,甚至出现拿货不拍视频的情况,只能说网红慢慢去合作,筛选。

流量其实还有很多,看自己怎么做,难度多少都会有,如果一个平台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操作,那只能说这个平台时代已经过去,有难度,有门槛,证明我们还有机会。

新手小白该选独立站还是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