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seo推广公司新余.syoseo - 权威的有偿服务

2023 年前 11 个月,福建省跨境电商出口交易规模达 1624.46 亿元,同比增长 22.3%,出口值位居全国前四。其中,福建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商出口 884.96 亿元,同比增长 49.53%。 跨境电商作为中国外贸的新

2024 年外贸新业态能否延续增长态势?

2023 年前 11 个月,福建省跨境电商出口交易规模达 1624.46 亿元,同比增长 22.3%,出口值位居全国前四。其中,福建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商出口 884.96 亿元,同比增长 49.53%。

跨境电商作为中国外贸的新引擎和新势能已成为共识。福建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先省份,更应抓住机遇,增强后劲。今年,借助跨境电商,福建企业加速完善上下游供应链配套,将自身能力进一步延伸到科技自主研发甚至品牌建设等领域,打造制造业产业带“由内向外”的新质生产力。

产业带赋能,生产更柔性

2024 年初,黄锐决定以欧洲市场为出海第一站,发展自己的男装品牌。他选择了连续两年卫冕全球购物 APP 下载榜冠军的 SHEIN(希音)平台。

SHEIN 的“小单快反”方法论强调按需生产和精益生产,以提高产品品质和减少浪费。该平台通过直接掌握海外不同市场需求动态,提供产品开发预测与指引,并采用柔性供应链模式,帮助商家降低试错成本。

入驻开店后不到一个月,黄锐团队打造出一款爆品,并根据平台反馈对该产品进行了三次复色,销售情况越来越好。他将 2025 年的店铺增长目标定为日均销量上万单。

然而,厦门今众唯电商总经理詹劭勋在品类转换过程中却交了超过 500 万元的“学费”。

詹劭勋 2016 年开始从事跨境电商行业,在亚马逊上卖书包,每年轻松盈利几十万元,逐渐熟悉了跨境电商的操作思路和规则。

看到小商品门槛低、内卷严重的“天花板”,他决定转型家居行业。尽管厦门和老家南平的行业基础不错,但大都以代工为主,转战线上面临诸多挑战。

“刚开始最大的失误是盲目自信。”詹劭勋回忆说,他自认为对平台很了解,但对产品本身并不懂。后方工厂的生产和运输仍停留在对接传统供应商的思维上,无法满足电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经过反思,詹劭勋将重点转移到产品打磨和销售上。他将整件运输改为组装,并提供详细的安装指示,使消费者能够轻松操作,物流也变得简单高效。

尽管贸易环境仍然不佳,但詹劭勋今年的销量同比增长 50%,利润翻倍的目标基本实现。

福建省作为全国三大“网货”制造基地之一,提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鼓励跨境电商平台深入纺织鞋服、运动装备、竹木制品、新能源等福建特色产业带开展对接,并为企业提供快速入驻审批、流量扶持等支持政策。

省电商促进会执行会长邓海表示,福建省的 30 多个特色产业具有很强的跨境贸易属性。但必须认识到,当前福建省跨境电商产业带以产品技术密集度较低的成熟产业带为主,而产品技术密集度较高、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带和成长产业带发展相对滞后,未来需要重点发展。

品牌化打造,链条更精准

如果说过去十几年,跨境电商让中国卖家凭借丰富的供给和低廉的价格快速打入全球市场,那么,在今天卖家想要站在价值链的更高端参与全球化竞争时,仅靠这两项显然已经不够。

同样依托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如何避免陷入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泥潭?在品牌方面实现突破,成为共识。

“泉州的跨境电商卖家很多围绕鞋服品类展开,同时,泉州在国内有很多知名品牌,这些经验和模式可以在跨境电商领域借鉴和复制。”泉州通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剑超表示。

通沃网络成立于 2016 年,在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业务,主要销售鞋服类产品。2018 年,公司感觉行业红利正在消退,于是不再进行全面铺货,转而寻找更适合的品类进行聚焦。2022 年之后,他们更加专注于品牌化打造。“目前公司旗下有十几个品牌,以产品的品类特性或属性形成品牌矩阵。做了品牌后,公司的利润率比之前提高了 30 至 50 个百分点。”

吴剑超介绍,在品牌出海过程中,政府也有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公司在海外注册商标,政府会给予资金补贴,相当于公司可以零成本注册商标。

福建新时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时乐表示,跨境电商行业经历了从小众群体到备受瞩目的发展过程,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

“这促使整个链条走向精细化。”林时乐认为,要从源头理解用户的痛点和需求,过硬的技术能力、创新的产品、高效的供应链组织、数字化的全球运营能力等要素缺一不可。

与此同时,他也在进行本地化和品牌化布局,如加强海外调研、做好内容营销、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等,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时颖仍处于探索学习阶段。

数天前,林时乐当选福建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他表示,未来 10 年,品牌化发展将是所有企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省电商促进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梳理跨境电商链路上的各种关键要素,助力企业探索品牌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

构建生态圈,出海更顺畅

24 日,一批来自中国台北的跨境电商退货包裹进入厦门自贸片区海沧港综合保税区海投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海关人员依法实施查验并放行。

这是全国首票对台“跨境直退”业务,实现了对台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品“出得去、退得回”,让消费者、卖家和跨境电商平台都受益。

跨境电商生态圈覆盖了从商品生产、采购、仓储物流、销售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价值链。近年来,跨境电商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

年初,福建围绕“强化主体培育,带动产业提升”“强化要素配置,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合规运营,促进规范发展”“强化部门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出台了加强综试区建设、加大主体引育力度等 12 条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举措。

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积极发展数字贸易,两办发布了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并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发展。此前,海关总署面向跨境电商出口便利化提出了“取消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备案”4 项新措施。

这一年,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纷纷在福建设点布局——

菜鸟国际快递在福建落地全国第二家商家中心,为本地海量中小出海商家提供定制化跨境快递服务,预计可为商家节约 5%至 10%的物流成本;

针对出海卖家面临的转型痛点和增长需求,谷歌首个跨境电商加速中心在厦门启用,帮助企业快速解决转型困扰,开启独立站业务,实现全渠道布局和海外业务增长。

福建还涌现出一批知名的跨境电商服务企业,涉及仓储、物流、财税、营销、软件、运营、金融等。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中国(厦门)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等展会平台,也成为促进跨境电商生态圈交流与合作的助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分析,当前跨境电商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国内国际的线上消费习惯已经形成,需求常态化为跨境电商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二是跨境电商相关的多双边规则不断完善,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跨境电商独立站模式崛起,品牌企业在线上建立自主经营的手机应用软件直接触达用户,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跨境电商正在从外贸新业态转变为外贸新常态。”赵萍如是说。(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来源:福建日报

2024 年外贸新业态能否延续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