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情画意是否能真正走向世界?
广州海关所属花都海关关员实地考察盆景种植情况 关悦 摄
广州海关所属花都海关关员实地考察盆景种植情况 关悦 摄
中国广州 2 月 21 日电(唐贵江 关悦)盆景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壬寅年初春,走进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活林园艺场,犹如置身于一座大花园,清新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有数百盆造型各异的岭南盆景,经过巧妙构思和精心加工,构成了一幅移天缩地的美丽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58 岁的园艺场老板余正标将手机别在腰间,手持枝剪对一盆九里香进行修剪。他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 17 年了,春节前后是销售旺季,盆景在国内非常畅销,国外订单更是增长了两三倍。我怕错过客户的电话,所以总是‘机不离身’。”
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一,起源于近千年以前的清代,在当时已经普及到民间。近年来,岭南盆景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市花都区瑞岭村位于丘陵山岗地带,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花草苗木生长,是远近闻名的盆景村。在瑞岭村,随处可见枝干苍劲的九里香、绿叶婆娑的罗汉松和盘根错节的榆树,小小的村落里散布着 1000 多家盆景园,可以说是“一步一盆景”。花都瑞岭盆景作为岭南盆景的代表,以“古”“奇”“清”“秀”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自 1986 年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皇访华时接受为贺礼后,便声名远扬。
然而,盆景出口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种植过程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感染,而且各个出口国对土壤和植物的检疫要求也各不相同。为了帮助中国盆景观赏艺术走向世界,让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广州海关深入调研辖区企业的需求,积极推动岭南盆景“出海”。
广州海关所属花都海关帮助企业了解出口国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种植基地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种植基地的生产过程管理,完善病虫害防治溯源管理体系,加强基地疫情监测和防疫,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安全符合检疫要求。同时,该关还推出了“7×24 小时”预约加班制度和“先查验后申报”等多项创新便利措施,加快了出口盆景的验放速度。
如今的瑞岭村,得益于不断增加的海外订单,盆景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年总产值超过 3 亿元人民币,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日韩、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在花都区豪林园艺场,花都海关查检科副科长伍伟亮轻轻地捧起一盆罗汉松,手持放大镜仔细观察它的生长状态,为它进行“全面体检”。伍伟亮在现场一边检验一边介绍:“盆景的现场检疫不能有丝毫马虎,必须仔细检查植物的茎、叶部分是否有病虫害危害症状,还要将介质土下的根部清理干净,检查是否有线虫,确保整株盆景没有任何病虫害。”
“罗汉松是深受海外华人喜爱的盆景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昆虫病害的影响。海关将出口预报预检提前在种植园内完成,对送检样品优先检测,压缩检测时长,使盆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装运出口并保证质量,减少因检疫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豪林园艺场负责人邓强华说道。
据统计,2021 年广州市花都地区盆景出口货值达 1023.8 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3.8%。广州海关积极助力花都深入挖掘百年盆景文化,推动盆景成为促进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产业,在带领岭南盆景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