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 商家如何用“小物件”做出“大生意”?
来源:海外网
每一家表现出色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背后,都离不开众多中小企业的支持。Temu 也不例外,众多商家通过多多跨境将“小物件”做成了“大生意”。
中国制造厂商的外贸需求强劲,但线上运营是一个难点。义乌一家帽子工厂的负责人柳文海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跨境电商模式,他若想在美国、法国和俄罗斯三国销售帽子,至少需要聘请 3 位语言翻译来运营店铺,仅人力成本一项,每人每月就要支出 6000 元左右。而现在,Temu 平台提供了“一键翻译”功能。据柳文海估算,在传统跨境电商平台,人工、客服、物流等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高达 30%左右,而在 Temu 平台,这一比例还不到 10%。“我们现在的销量不错,一天能卖出一万多顶帽子。”
“过去,我非常想把产品卖到海外,但在我们这个小镇上,招聘文员和运营人员都很困难,更别说招聘物流人员了。所以以前我们的销售渠道只有两种,要么给别人代工,要么为跨境卖家供货。”在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从事太阳镜生产的金炜烽说,接触到 Temu 后,他注册了商标,开了十几家店铺,同时改善了产品质量和包装,其产品很快就跻身 Temu 男士太阳镜热度榜前两名,品牌款产品的利润比过去增加了 50%。
“现在跨境电商提供的全托管模式很方便,我们不用担心前端流量,只要把货物准备好,平台就会帮我们销售。”在 Temu 主营保温杯业务的王博文说,“借助托管模式,我们制造业企业出海就有了优势。此外,与传统贸易半年或一年的结款方式不同,在 Temu 上,货款的账期只有 40 天左右,这让我们更省心了。”
一边是海外庞大而陌生的电商消费者群体,一边是国内产能旺盛的产业链集群,跨境电商平台搭建的桥梁,实现了供需的高效匹配。2022 年 9 月,拼多多启动出海扶持计划,推出多多跨境“全托管模式”,率先落地美国,助力中国制造业直连海外消费者。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表示,Temu 平台上的商家只需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平台将为商家提供网站引流、店铺运营、跨境物流等一站式服务。
跨境运营中,选品是关键。多多跨境新设“买手”职位,用于对接和服务商家,刘航就是其中之一。商家和买手的合作,常常能带来新的机遇。何佳阳是广东潮州一家陶瓷厂的负责人,在早期探索海外市场时,她曾感到迷茫,不知道外国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陶瓷产品。为了帮助她了解市场偏好,刘航从设计研发环节提供了各种建议。例如,当看到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用花瓶插干花的照片,并获得了其他消费者的点赞时,刘航就会及时将自己的思考和产品建议传达给何佳阳。
听取了刘航的建议后,何佳阳将花瓶和干花进行搭配销售,发现销量明显增加,后来还创立了家居装饰品牌。“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商家进入跨境电商市场的关键环节。如果研发的产品正好是海外用户所需,很有可能会成为爆款。”刘航说。
“我国有很多外贸企业,它们的生产和品控能力很强,但缺乏海外电商运营能力。”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表示,跨境电商中“中国平台”的兴起,为出海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商业基础设施。
得益于 Temu 等平台的崛起,从广州女装、深圳数码产品,到湖州童装、温州鞋业、台州塑料制品、金华保温杯等,都成为了美国消费者日常购物的选择。李鸣涛认为,中国商品不仅要在“量”上脱颖而出,还要在“质”上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建议商家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开展数据分析,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研发。(李雪钦)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