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观察】“口粮酒”外销增长 川酒怎样更好“走出去”
5月20日,一集装箱白酒从巴中平昌的江口醇酒厂出发,启动今年又一批外销韩国的货物交付。
酒企外销产品装车现场。图片由江口醇提供
这是一趟“公路+海运”的长途旅程,先由公路运至深圳蛇口,然后登上国际货轮抵达韩国仁川港口,交付到当地经销商的手上。
如今,在以日韩、东南亚为主的“筷子文化圈”,包括川酒在内的中国白酒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
主打质价比 中国“口粮酒”外销渐热
“现在中国白酒在韩国很受欢迎,特别是入门级的‘口粮酒’,对标的是韩国本土的‘烧酒’。”近日,在一场全球酒类专家汇聚的研讨会上,中日韩东亚社会学会韩方秘书长芮东根以此现象作为白酒国际化的案例与参会嘉宾分享。
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川酒中小企业也正在走上这条路,推动白酒国际化的多点开花。
近日,四川泸州郭家朝门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晓莹正在抓紧筹备一场考察接待活动。本月底,由赞比亚、刚果(金)及坦桑尼亚等国客户组成的考察团将抵达成都,双方将对出口当地市场的酒品进行相关细节谈判。“我们在5月7日就已经开始上线生产外贸版产品,下一步,我们还在考虑通过半成品出口的方式,在当地进行产品生产和市场开发。”郭晓莹说。
江口醇也在紧锣密鼓地为下一次出口做准备,“下一批货物计划在8月份,是这一批的2-3倍。”江口醇负责外贸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全年销量有望提升30%左右,我们针对韩国市场的产品价格也将上调。目前,俄罗斯、越南等新市场的开发也开始进入谈判阶段,顺利的话,最快10月会有首批交付。”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酒商品累计出口1.5万千升,累计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为8亿美元。来自成都海关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4月,四川白酒出口为1.2亿元,居全国第3位。
在这条走出去的路上,江口醇、郭家朝门等并非个案。据了解,山东、东北等地方白酒,如孔府家、烟台古酿、北大仓、牛栏山、红星二锅头等都在大力抢滩韩国等市场。
聚焦两笔账 业界各有“算法”
“中国白酒在韩国的市场大概分为‘叫好’与‘叫座’两种情况,五粮液、茅台、汾酒等名酒产品有很高的知名度,往往在高端商务接待中出现。”芮东根告诉记者。
据介绍,韩国烧酒主要用大米、木薯、糖蜜等作为酿酒原料,度数低、口味淡,以“真露”为代表的烧酒品牌曾在中国颇为流行。近年来,中国白酒凭借口味浓郁和体感舒适等优势,正在反向收获越来越多的消费认同。
“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长期从事白酒销售业务的一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目前清香基酒价格大概6000-8000元/吨,包括玻瓶、外箱、关税等,如果做好成本控制,从长线来看,这是中小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一条道路。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单一的“买卖账”之外,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还要算好“综合账”。有专家表示,要代表中国白酒走出去,川酒必须要站稳高附加值领域。
“四川作为中国白酒的高地,如果只以低价产品切入出口市场,对于本身的资源和优势是一种‘错配’。”长期从事白酒国际贸易的一位专业人士表示,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核心还在于推动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引领主流消费市场,要在同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等烈酒产品的对标中确立品牌和价值认知。
(川观新闻记者 周显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