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出口超预期,是何原因?郭磊对此有何看法?
作者: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要:
1. 10 月出口同比增长 12.7%,创年内最高,明显超季节性,主要受 9 月台风影响。
2. 9-10 月合并出口同比增长 7.4%,延续较快趋势,预计 11-12 月出口同比增速将有所下降。
3. WTO 预测 2025 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为 3%左右,外需基本面尚无收缩迹象,主要风险来自逆全球化。
4. 从主要出口区域看,对拉美和俄罗斯出口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对东盟和欧洲出口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对印度出口则处于负增长区间。
5. 从主要出口产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好转,手机、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出口增速反弹,汽车、船舶出口增速明显下降。
6. 10 月进口环比略有改善,但受高基数影响,进口同比仍下降 2.3%,内需仍有待进一步回暖。
7. 当前宏观基本面有利于风险资产,建议关注受益于逆周期政策和内需需求侧、工业供给侧以及价格周期底部的领域。
正文:
10 月出口同比增长 12.7%,创年内最高,明显超季节性,主要受 9 月台风影响。9 月两次台风接连在长三角地区登陆,导致运输排期延后。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曾提示“10 月前四周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高于 9 月,其中可能包含 9 月台风扰动后的回补”。
在《9 月出口简评》中,我们指出,异常天气是导致 9 月出口滞后的原因之一。海关总署指出,9 月台风对出口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台风过后船队的排期往往会顺延,出口有所滞后。气象部门亦指出,今年 9 月以来秋台风出现的频率较历史同期偏活跃。9 月台风给越南经济和出口也带来了影响。
在《高频数据下的 10 月经济:数量篇》中,我们指出,截至 10 月 27 日,国内港口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值较去年同期增长 4.7%、10.3%(9 月同比增速 2.2%、7.0%),集装箱数据主要映射国内出口情况。
9-10 月合并出口同比增长 7.4%,延续了较快的趋势增速。前 10 个月出口累计同比为 5.1%。11-12 月基数抬升,出口同比不排除会增速下行,但年度出口同比应至少落于 4-5%的区间。这一点符合今年全球贸易基本面。在中期报告《等待需求侧》中,我们指出,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与我国出口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性:出口年同比≈1.94全球货物贸易量+0.34;根据 WTO 最新预测的 2024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 2.6%,我国 2024 年出口同比约为 5.3%。
从 2024 年的出口来看,前 4 个月是高基数,同期出口累计同比只有 1.1%。5 月起基数逐步下降,出口单月和累计增速逐渐抬升。前 10 个月累计同比为 5.1%。
11-12 月再度面临较高的基数,如果趋势动能不变,则同比中枢会有一定程度下行。
WTO 对于 2025 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的预测为 3%左右。所以,外需基本面尚无收缩迹象,目前主要风险来自于逆全球化。在近期报告《贸易环境、名义增长与宏观经济政策》中,我们指出出口是我们分析 2025-2026 年经济问题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外生变量,并分析了不同假设下出口对于 GDP 的影响。一个结论是,如果出口出现下行风险,短期关注内需扩张相关领域;中期关注工业供给侧相关领域。
在报告《贸易环境、名义增长与宏观经济政策》中,我们指出,如果 2025 年出口回到为零增长,则较基准预测情形对于实际 GDP 拖累为 0.3 个点;更审慎假设下如果出口为-5.0%,则较基准预测情形对于实际 GDP 的拖累为 1.0 个点。这需要通过内需扩张来对冲。粗略估算,如果消费在既有假设下提升 1 个点,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各提升 2 个点,基建投资提升 3 个点,则大致可以对冲后一种情形。9 月底以来的本轮稳增长政策在框架上已经涉及到各个条线,比如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收储、旧改货币化安置,均是开放式框架,具备视情况进一步加码应对的基础。
从主要出口区域看,明显快于整体的是对拉美和俄罗斯出口,同比均在 20%以上;其次是对东盟出口的 15.8%;对欧洲出口同比为 12.7%,快于对美日,可能与企业提前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有关。对印度出口处于高基数下的双位数负增长区间。
10 月对美出口同比为 8.1%,对欧出口同比为 12.7%,对日出口同比为 6.8%。对东盟出口同比为 15.8%,对拉美出口同比为 22.9%,对俄罗斯出口同比为 26.7%。对印度出口同比为-20.1%。
从主要出口产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好转,纺织品、服装、箱包、玩具合并出口同比为 9.0%(前值-6.7%);基数原因,手机出口增速反弹但同比增速依然小幅负增长;手机、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三类电子产品合并同比增速为 9.5%(前值 1.6%)。家电出口增速重返 22%以上的同比高位,证明 9 月增速下降可能主要是港口节奏等问题。汽车、船舶出口增速明显下降,与基数有一定关系,未来趋势仍待确认。
10 月纺织品出口同比 15.6%(前值-3.4%);服装出口同比 6.8%(前值-7.1%);箱包出口同比 0.4%(前值-15.8%);玩具出口同比 3.1%(前值-8.0%)。
10 月手机出口同比为-0.7%(前值-5.2%);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同比为 15.7%(前值 4.2%);集成电路同比为 17.7%(前值 6.3%)。10 月家电销售同比 22.8%(前值 4.5%)。
10 月汽车出口同比 3.9%(前值 25.7%);船舶出口同比 13.5%(前值 113.8%)。
10 月进口环比为-3.9%,就季节性水平来说实际上略有改善,过去 10 年 10 月环比均值为-8.8%。但因为去年 10 月进口一度骤然好转,形成高基数,导致今年 10 月进口同比只有-2.3%。进口是内需的映射,未来理论上应趋于好转,是否会形成这一趋势有待观察。
在去年 10 月进出口的点评报告《出口增速小幅回踩,手机出口显著加速》中,我们指出,10 月进口数据是一个亮点,进口同比 3%,显著高于前值的-6.3%;而前期进口增速已经连续 7 个月负增长。从主要产品的进口数量增速来看,铁矿砂、钢材、铜、集成电路等同比均有上升。进口是内需的映射,进口数据初步好转是一个积极信号。
目前的宏观基本面可以概括为“海外降息但不衰退+外需暂时稳定+内需初步触底+逆周期政策继续落地”,这一组合整体上有利于风险资产。从基本面角度来说,一是受益于逆周期政策和内需需求侧的领域;二是受益于明年出口或有风险之下工业供给侧的领域;三是受益于价格周期底部的领域。在前期报告《关于宏观面的七点认识》、《本轮稳增长政策有无初步效果:从 10 月 BCI 数据观测》我们曾连续提示,BCI 消费品价格指数已大致齐平于历史上所有低点,2021 年以来的消费品量价同步调整的周期可能已近尾端。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海外逆全球化政策影响超预期,全球贸易环境出现新的变化,大宗商品影响超预期,国内逆周期政策力度超预期,国内供给侧推进力度超预期,价格环境出现新的变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