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红茶探析:外销数量和区域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中南茶叶公司在“外销为主,内销服从外销”的经营方针下,各茶厂的茶叶按照下达计划直接上调。中南区出口业务逐年扩大,1950年出口84482担,1951年出口114243担,1952年出口166748担。这表明武汉作为外销茶叶的主要出口地区之一,承担繁重的出口任务,宜红茶也主要从武汉出口。
1950年,湖北全省收红茶35741担,1951年收54726担,1952年收78030担。虽然收茶数量逐年增多,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鹤峰、五峰、长阳、恩施等县出口的红茶只有一万多担,仅有的这点产量远不能适应出口业务的需要。1955年,湖北茶叶公司将鄂西部分青茶产区改制红茶,改制地区包括宜昌、建始、宜都、兴山等县,重点是宜昌和建始。宜都茶厂和宜昌、恩施专区农商茶叶主管部门派出技术干部和工人到各县协助指导。为此,红茶收购量从1954年的20691担上升到31507担,增加了52%。
1956年进一步扩大红茶改制规模,宜昌、建始、通山为改制重点地区。1956年红茶改制取得重大成果,全省红茶收购量升至43224担,比1955年增加了37%,宜红茶品质有所提高[9]132。经过两次大规模红茶改制,红茶产区4个县扩大到13个县,产量翻了一番多。1956年12月,湖北省发布通知,将茶叶列为国家统购物资,所有产茶的农业社、国营农场和个体农户,统一收购。统购期间,茶叶不得对外出售或自由贸易。从1954至1965年,茶叶主要是国营和合作社统一收购。
国家在宜红茶的主要产制地宜昌和恩施相继建立了宜都茶厂和恩施茶厂,这两厂是全国宜红茶产制的核心。1950年,中南区公司在汉口建立的汉口茶厂,主要是加工湖红,但也加工部分宜红茶。茶厂计划年加工湖红15000担,宜红5000担,但当年宜红茶就收购了15000担,远远超过了汉口茶厂加工能力。为了解决加工能力不足矛盾,1951年在宜都建立宜都红茶厂,设计年加工能力3000担,当年实际加工了3293担,有效减轻汉口茶厂加工的压力。随着宜都红茶厂加工能力扩大,宜红茶不再调往汉口加工。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决定努力发展机器制茶事业,因为这是减低成本,争取国际市场,保障毛茶价格和鼓励茶农生产的主要方法。政府遂决定在红茶区和部分绿茶区设立国营机器制茶厂,每厂全年产量平均以一万担精茶为标准。1950年内将成立这种茶厂二十所。中国茶叶公司为了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结合鄂西茶区实际情况,筹建宜都茶厂。
宜都茶厂在1951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594平方米。建厂初期,茶厂只有少数原始机械,80%的工艺需要手工生产,年产能力较小,工艺也不稳定。1955年开始,茶厂开始机器更新工作,逐步用铁木结构机械取代原始的手工制茶工具,初步改变了设备落后面貌,但仍然是单机作业,各作业机上茶下茶仍需要人力搬运。1965年后,才开始安装联机式流水作业线,原料投入后,可以直接收回半成品,加工能力大大提高。
由于宜都茶厂生产的宜红茶直接出口苏联,颇受苏联方面的重视。苏联方面负责进口宜红茶的官员、专家为了解宜红茶的产区情况、生产工艺,监督产品质量,要求来宜都茶厂访问。1955、1957、1960年苏联专家三次成功到访,引起全国的轰动。苏联专家三次访问宜都茶厂和宜红茶区,极大地鼓舞了茶农生产红茶的热情,促进了宜红茶生产的发展,也提高了宜红茶的知名度,扩大了销路,提高了茶价,为对苏易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恩施茶厂筹建于1958年,1961年正式开工生产,年加工能力3万担左右。全厂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建厂初期设备简陋,年生产能力受到限制。虽然恩施茶厂生产规模较小,但它和宜都茶厂都是专门加工生产五峰、鹤峰、长阳、石门(设厂初期)和恩施地区宜红茶的工厂,具有重要地位。恩施茶厂的规模小于宜都茶厂,但减轻了恩施部分地区茶农的运输负担。
新中国成立初期,宜红茶出口苏联是在汉口完成的,宜都茶厂和恩施茶厂生产的宜红茶都运往汉口。按照中国茶叶总公司的分工,武汉主要负责苏联、罗马尼亚、捷克、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等东欧一些国家。出口这些国家的商品主要是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由中国茶叶总公司与购方专业公司签订商品交易合同,包括茶叶规格、品质、包装、运输条件、交货期限、支付等。这种易货收入的外汇,称之为“记帐外汇”。总公司与对方签订合同后,下达区公司,区公司按照下达合同规定的茶号、数量、金额、交货期、交货港站交货,办理结算。
出口的茶叶主要是红茶和紧压茶两大类。对苏出口的红茶是不经拼配的原装茶,包括宜红、湖红、宁红等;向东欧国家出口的是经过拼配的红茶,称之为“号码红茶”,如红茶2010,2代表武汉,10代表中上级茶;9012红茶是代表以六级宜红为主拼有少数五级宜红的茶叶;9001代表七级宜红;2010以宜红二级为主,2011以宜红三级为主,2012以宜红四级为主,2013以宜红五级为主,各号茶一般的拼配比例是宜红占50%~60%,湖红占20%~30%,川红、宁红占10%~20%。
宜红茶有多种代码,表明宜红茶种类多,品质多样。宜红茶出口时首先开出货单,向苏方驻汉代表布样,经苏方确认签字后通知仓库打包、编号、刷唛、装车运至苏联港站。货物起运后,凭发票、装车单、磅码单、铁路运单、商品检验证等单据向中国银行汉口分行办理结汇手续。交付东欧其他国家的茶叶,经上海装船出口,委托上海茶叶公司协助办理装船和报关手续,凭装船单和清结提单及船上大副签字,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办理结算手续,并转汇至汉口分行中南区茶叶公司账户。由于东欧国家在我国没有验收代表,茶叶品质由我方负责,运到对方港口再对样验收,如有问题再协商处理。
宜红茶区面积较小,且主要是生产中高级红茶,产量有限,所以在武汉出口红茶中的比重不高。宜红茶在武汉红茶出口不到五分之一。19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出口苏联的红茶数量减少,宜红茶占红茶出口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这种趋势很快由于国内局势变化而中止。
(安根团队摘自黄祥深等:共和国成立初期宜红茶的产销问题探析)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