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俄国两艘核电站船体,技术此长彼消,积累水面核系统经验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中国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将为俄国家原子能集团建造两艘浮动核电站的船体。
报道还称,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面向亚洲造船厂公开招标,为楚科奇自治区采矿加工厂供电项目建造首批两艘浮动核电站的船体,中国惠生重工中标价为2.26亿美元,最终赢得了合同。
按照协议,中国造船厂需要在2023年10月2日前交付首艘船体(包含上部建筑),第二艘船体应在2024年2月2日前交付…而浮动核电站的核心设备,也就是核反应堆和汽轮机组的安装工作将在俄罗斯波罗的海造船厂进行。
楚科奇自治区地处俄罗斯远东最北部,这里由于在北极附近,除有大型军事基地外(常年驻守3000多各军种部队),人迹罕至,虽然矿藏资源丰富,但极冷的气候开采是相当困难的,由于俄罗斯经济的需要,要将价值较高的铜矿和金矿开采出来,据说资源储量为铜950万吨、金1650万盎司,矿加工厂将在2027年投产 ,但要在冻土地带开采建设矿山没有电可不行,但在冻土地带上建设火力发电站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即便是电厂建成了所需煤或者重油也没法运输,因为根本没有通往这里是铁路,而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船既解决的矿山用电的问题,也解决了电厂建设困难的问题,投资也相对少很多,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海上浮动核电站船到底是什么样的船舶,俄罗斯制造不了吗?
海上浮动核电站船,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座核电站的所有设备、机组安装在一艘大型船舶上,与我们通常看到的陆上核电站没啥区别,只不过受施工难度的限制用船替代陆地厂房,但是船的建造标准是非常高的,因为只要一涉及到了“核”其安全等级必须是最高的,它的安全等级相当于陆上核电站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堆壳的防护标准,要求在反应堆芯出现恶性事故导致溶化时,不得有核物质泄漏,同时船上的核处理与核救护能力和陆上核电站等级也要相同。
海上浮动核电站船就是图片里这个样子,把核电站搬到船上并不简单,生产区和生活区空间都要布局合理。
而同时这两艘船要从服役开始的50年时间都要在极寒的北极水域停泊,这对于造船用的钢板和型材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抗蠕变性能极高,不能因为极寒导致的冷缩现象而形成很大的挤压、拉扯应力,使得钢板、球扁钢和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焊缝开裂。
同时,钢材在海水里浸泡和高盐份海风侵蚀时耐盐腐蚀性能要好…所以,这种在高寒高盐地区使用的特种船舶建造标准要远高于普通民用船舶。
从海洋工程的能力来说,俄罗斯可以建造5万吨级别的核动力破冰船,但俄罗斯的造船工业产能太低,时间又很紧,也只得将两艘浮动核电站船的合同交由我国船厂,“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也是无奈之举。
而我国通过核工业技术积累和船舶工业能力的提高,今后一段时间要投资600亿建成32艘海上浮动核电站船,用于港口城市、岛屿供电,比如说:远离大陆的西沙和南沙岛礁要想长期经略,就必须有能源支持,照明/生活、海水淡化…等设备的使用都需要电能,另外岛礁上部署的各型远程对空/对海警戒雷达每时每刻都在工作,这些耗电大户的电力供应要求平稳,西沙和南沙岛礁上虽然有风力发电机,但是受风力有大有小的影响电力供应远不如海上浮动核电站船稳定,所以给远离大陆的大型岛礁配备海上浮动核电站船是必要的,就停在港湾内也不怕有台风来袭。
还有一个军迷们关心的问题就是我军未来的核动力航母,目前配套的陆上模拟反应堆早已经建成了,但需要在海上运行后才能装在航母上,由于投资过于巨大,没条件像美国海军那样建造一艘“企业号”航母验证,而海上浮动核电站船可以变通去验证核反应堆设计是否合理和运行是否正常,反正都是在船上运行,就像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与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之间的关系,而且海上浮动核电站船发电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又验证了反应堆的可靠性,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我国这次向俄罗斯出口两艘浮动核电站船是我国科技进步和工业能力的象征,这种技术要求极高的特种船舶只有个别国家才能建造,而当技术和经验积累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核动力航母建造也就水到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