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茶故乡凤庆,如何打造茶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
2022 年 4 月 19 日,云南省凤庆县安石村的村民们正忙于采茶(李映青 摄)。凤庆县三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们也在紧张地加工茶叶(李映青 摄)。
凤庆县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拥有得天獨厚的宜茶生长自然条件和優良的大叶群体种质资源,以及精湛的做茶制茶工艺,使凤庆茶从古至今闻名遐邇。1938 年,冯紹裘先生來到凤庆,開創了凤庆大叶种茶制作红茶的先河,凤庆也因此成為驰名中外的“滇红”茶故乡。
經過多年的发展,凤庆茶产业不断壯大,形成了覆蓋上游種植、中游加工、下游銷售以及茶、旅、文、康、健等多個領域的全產業鏈。
凤庆縣是全國十大產茶縣之一,現有茶园 51.59 萬畝,产量 4.1 萬噸。全縣 38 萬人口中有 38 萬人從事茶葉種植和生產加工,共有茶葉初制廠 460 個,茶葉精細加工企業 73 戶,年精深加工能力超過 5 萬噸。此外,凤庆縣還先後被國家列為“全國優質茶葉基地縣”“全國出口商品茶葉基地縣”“全國茶業百強縣”“全國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縣”和“全國十大產茶縣”。
凤庆縣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茶葉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環境。縣內瀾滄江縱貫其中,群山起伏綿延,原始密林中古茶樹成林成片。據統計,全縣 13 個鄉(鎮)均有野生茶樹和栽培型古茶園分佈,是茶樹資源保存最多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現有野生古茶樹資源 3 萬多畝,人工栽培型古茶樹群落 2.8 萬畝。
其中,凤庆大叶群体種是國家認定的優良茶樹品種,面積約 32 萬畝,佔全縣種植面積的 62%。其餘為雲抗 10 號、清水 3 號、鳳慶 3 號、鳳慶 7 號、鳳慶 9 號和大理種茶,以及少部分梅占、金萱烏龍等高香型品種。目前,凤庆縣已被列入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基地創建名單,一旦創建成功,將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茶葉綠色原料標準化基地縣。
據悉,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茶葉初制所 460 家,茶葉產量達 4.1 萬噸,13 個鄉鎮 187 個村均種植茶葉,75441 戶農戶、33.45 萬人從事茶葉產業,茶葉產業綜合總產值達 60.1 億元,茶農戶均收入 1.96 萬元,人均收入 4540 元。茶葉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2020 年,全縣生產精製茶 2.42 萬噸。
近年來,初制加工企業有力地促進了茶葉生產的標準化、規範化和清潔化,茶葉初製品質量大幅提升。通過招商引資,中茶、小罐茶、大友普洱茶、陳升號等一批國內知名茶企紛紛入駐鳳慶,為茶葉生產加工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以茶葉為主題的雲南鳳慶產業園已建成,目前入駐企業達 48 戶,逐步形成了具有優勢互補的茶葉集聚型產業集群。
在下游銷售方面,鳳慶縣全力推行品牌化戰略,聚焦名牌名品,擦亮“滇紅”品牌。2021 年,全縣毛茶交易量約 4 萬噸,交易額達 14.78 億元;精製茶年銷售收入 22.1 億元。期間,通過制定生產加工技術標準,使“鳳慶滇紅茶”實現了“一個標準生產、一個標準加工、一個標準定级”,有效解決了茶品標準不統一、品牌雜亂散等問題,提升了產品的品質和競爭力。同時,充分發揮原產地的優勢,打造名山茶品牌,目前全縣共有 38 個知名茶葉品牌。值得一提的是,鳳慶紅茶已出口到歐盟、美國、俄羅斯、波蘭、印尼、緬甸等國家。
近年來,為充分挖掘和利用鳳慶茶的歷史文化和特色優勢,展示“世界著名滇紅之鄉”和“錦秀茶尊”的地域特色茶文化、茶史和茶源,鳳慶縣全力推進茶葉主題公園、名茶山、滇紅小鎮、茶馬古鎮等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以及滇紅博物館、鳳慶紅茶節等茶產業文化工程的建設。此外,還積極申報、宣傳和推廣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滇紅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等項目。並以茶旅融合為契機,推動茶莊、茶館、茶樓、茶葉市場、茶葉經營專賣店、茶物流、茶包裝、茶技培訓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和聚集。
為了實現“滇紅”茶產業的高品質、高品質、高知名度、廣闊的市場和強大的企業等目標,鳳慶縣全力打造“中國紅茶第一縣”。滇紅茶產業聯盟應運而生,它是一個上接黨委政府、下接茶企茶農的社團組織。聯盟實行黨委政府高位推動和茶企主動參與的運行機制,推動茶產業發展政策的有效落地,解決茶企在基地建設、產品生產加工和營銷環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黨政企共同推動茶產業發展的格局。並依託聯盟逐步建立起七個滇紅茶生產加工的標準和規範,包括茶園綠色有機化管理技術、綠色防控技術、鮮葉原料標準、初制技術、精製加工技術、毛茶原料驗收、成品茶標準及實物標準樣,提升了滇紅茶的品質和品牌市場影響力,助力“中國紅茶第一縣”的創建。(本報記者 李映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