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活动
关注

从CLIP到GPT-4V:多模态RAG背后的技术架构全揭秘

简介: 本文深入解析多模态RAG技术,涵盖其基本原理、核心组件与实践路径。通过整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源信息,实现跨模态检索与生成,拓展AI应用边界。内容详实,建议收藏学习。

本文较长,建议点赞收藏,以免遗失。

多模态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是在传统文本 RAG 基础上整合视觉、听觉等多种信息源,从而提供更丰富、准确且上下文相关的回答。这一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实用性,使其能够处理和理解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类型数据,而不再局限于文本。今天我将深度解析多模态RAG的实践路径及其工作原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多模态基本原理

多模态 RAG 的核心思想是将 RAG 的检索与生成机制扩展至多模态语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多模态表示学习​​:将文本、图像、音频等不同模态的数据映射到统一的向量表示空间。
  • ​​跨模态检索​​:支持以一种模态(如图像)作为查询,检索另一种模态(如文本)的相关内容。
  • ​​多模态生成​​:生成融合多类模态信息的连贯回答。

image.png

二、核心技术组件

实现多模态 RAG 系统,主要依赖以下三类技术组件:

​​多模态编码器​​ 用于将不同模态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语义空间中的向量表示。常用模型包括 CLIP、ALBEF、VinVL 等。具体地:

  • 文本编码器:如 BERT、RoBERTa;
  • 图像编码器:如 ViT、ResNet;
  • 音频编码器:如 Wav2Vec、HuBERT。

55b571706d6a4c5e38b5e2659eb69ed9.jpg

​​多模态检索系统​​ 基于统一向量空间实现跨模态的相似性搜索,支持高效检索多模态内容。

​​多模态生成模型​​ 能够理解并生成融合多模态信息的回答,典型模型如 Flamingo、BLIP-2、GPT-4V 等。

三、实践路径

多模态 RAG 的工作流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数据预处理与索引构建

  • ​​多模态数据收集​​: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格式的文档,例如带图像和图表的产品手册。
  • ​​多模态内容提取​​
  1. 文本提取:从文档、OCR 识别、语音转录(ASR)中获取;
  2. 图像特征提取:通过视觉编码器提取;
  3. 音频处理:转录并提取音频特征。
  • ​​多模态编码与向量化​​:使用如 CLIP 等编码器将不同模态信息映射到同一向量空间。
  • ​​构建多模态向量索引​​:将向量存入支持高效跨模态检索的向量数据库中。

image.png

阶段二:查询处理与检索

  • ​​多模态查询解析​​:用户可提交混合模态的查询,例如“上传产品图片询问技术规格”。
  • ​​多模态查询编码​​:使用相同编码器将查询转换为向量表示。
  • ​​跨模态检索​​:在向量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搜索,如以图搜文。
  • ​​结果重排序与融合​​:对检索结果重新排序并融合多模态内容,以提升相关性。

阶段三:生成与响应

  • ​​多模态上下文构建​​:将检索出的多模态内容(如图像、文本、评论等)整合为上下文。
  • ​​多模态生成​​:利用多模态生成模型构建回答,模型可引用图像、文本等多种信息。
  • ​​响应呈现​​:最终输出可包含嵌入式图像、图表等多模态元素的回答。

ps:这里再补充一个知识点,就是我之前这里的一个关于CLIP 模型训练与实战技术文档,建议粉丝朋友都可以看看:《CLIP 模型训练与实战》

四、核心技术挑战

多模态 RAG 的发展仍面临多项关键挑战:

  • 模态对齐:不同模态在向量空间需保持语义一致性;
  • 跨模态理解:模型需深入理解多模态之间的语义关联;
  • 计算效率:多模态数据处理对算力要求较高;
  • 训练数据质量:依赖大规模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
  • 系统评估:多模态输出的评估比单模态更复杂。

多模态 RAG 不仅是技术的扩展,更是通向AGI的必经之路,其能力边界的拓展将深刻影响未来人机交互与应用创新的方向。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点个小红心,我们下期见。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NoSQL
AI大模型应用实践 八:如何通过RAG数据库实现大模型的私有化定制与优化
RAG技术通过融合外部知识库与大模型,实现知识动态更新与私有化定制,解决大模型知识固化、幻觉及数据安全难题。本文详解RAG原理、数据库选型(向量库、图库、知识图谱、混合架构)及应用场景,助力企业高效构建安全、可解释的智能系统。
|
23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库
RAG:打破大模型的知识壁垒
RAG:打破大模型的知识壁垒
237 113
|
19天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开发工具
C3仓库AI代码门禁通用实践:基于Qwen3-Coder+RAG的代码评审
本文介绍基于Qwen3-Coder、RAG与Iflow在C3级代码仓库落地LLM代码评审的实践,实现AI辅助人工评审。通过CI流水线自动触发,结合私域知识库与生产代码同仓管理,已成功拦截数十次高危缺陷,显著提升评审效率与质量,具备向各类代码门禁平台复用推广的价值。(239字)
252 22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AI助教系统:基于大模型与智能体架构的新一代教育技术引擎
AI助教系统融合大语言模型、教育知识图谱、多模态交互与智能体架构,实现精准学情诊断、个性化辅导与主动教学。支持图文语音输入,本地化部署保障隐私,重构“教、学、评、辅”全链路,推动因材施教落地,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238字)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34_GPT系列:从1到5的架构升级_深度解析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历程中,OpenAI的GPT系列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2018年GPT-1问世以来,每一代GPT模型都在架构设计、预训练策略和性能表现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本专题将深入剖析GPT系列从1.17亿参数到能够处理百万级token上下文的技术演进,特别关注2025年8月8日发布的GPT-5如何引领大模型技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一步。
|
26天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1688 图片搜索逆向实战:CLIP 多模态融合与特征向量落地方案
本文分享基于CLIP模型与逆向工程实现1688图片搜同款的实战方案。通过抓包分析破解接口签名,结合CLIP多模态特征提取与Faiss向量检索,提升搜索准确率至91%,单次响应低于80ms,日均选品效率提升4倍,全程合规可复现。
|
26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拔俗AI助教系统:基于大模型与智能体架构的新一代教育技术引擎
AI助教融合大语言模型、教育知识图谱、多模态感知与智能体技术,重构“教、学、评、辅”全链路。通过微调LLM、精准诊断错因、多模态交互与自主任务规划,实现个性化教学。轻量化部署与隐私保护设计保障落地安全,未来将向情感感知与教育深度协同演进。(238字)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拔俗AI学伴智能体系统:基于大模型与智能体架构的下一代个性化学习引擎
AI学伴智能体系统融合大模型、多模态理解与自主决策,打造具备思考能力的个性化学习伙伴。通过动态推理、长期记忆、任务规划与教学逻辑优化,实现千人千面的自适应教育,助力因材施教落地,推动教育公平与效率双提升。(238字)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38_多模态模型:CLIP的视觉-语言对齐_深度解析
想象一下,当你看到一张小狗在草地上奔跑的图片时,你的大脑立刻就能将视觉信息与"小狗"、"草地"、"奔跑"等概念联系起来。这种跨模态的理解能力对于人类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实现这种能力却经历了长期的技术挑战。多模态学习的出现,标志着AI从单一模态处理向更接近人类认知方式的综合信息处理迈出了关键一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